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江南达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扎什伦布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1#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1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将半,或因踏春颇去脱几日,故尔余时虽努力伏案作画,亦只得五帧。仍为年前游花溪峡滩所得题材。吾山水画者也,每去一“有价值”之处,自当是翻来覆去、想方设法,将其内涵与外延皆发掘殆尽,以不负其行及己心志。此五作,即由此而得;尤其末帧《涧滩春雪》,“创造成分”愈浓。想想也是,兹又焉能若西画之“写生”者乎?

  ·壬寅仲春 江南蜕心堂·




  1、《史痕存处,一子垂纶钓麓滩·辛丑岁尾花溪纪游》。兹游中一场景入忆甚深,既觉颇具“山水画”意境,同时乃又恰称“历史与现实”两相对照,故尔今自然认真纳入己之画图。因幅面所需,必以“竖式”而为了:崖涧直上,松荫拂绕,高远之地云岫澹然;其下流泉湍溪,亦复泠然若响清音。中段似有幽光漫射,岩纹路径,其势悉如随松风横扫,并示参差。近前如巨喙般突出之大石上,一子持竿挈篓,俯临溪潭,逍遥垂钓,其形态又与高处松云间明显是为前朝旧物之灰蓝小楼,相映成趣,引人遐想。果是为情调盎然之视境矣!信笔挥洒之际,但感迷茫湿雾浸润此心田、彻肺亦弥漫舒怡恬淡之气息焉。

  2、《冷月下,一派清光洒幽林·辛丑岁尾花溪纪游》。既熟之境,转思倘于月下,乃又将是何等样气氛。遂乘兴驱毫布墨,任意挥洒,但求在一片浑茫浓暗中,以示其幽光辉耀、夜意深沉之层次感。此等视象也,唯有把握“黑山”、“白水”连同此“黑中显白、白中着黑”(崖林中跳出月光、水光及灯光,流泉间却又压上麓滩与石、桥等),方不觉其单调以见多变趣味。而通幅一气呵成之感,亦加强其气韵与节奏。临案除得满足当时清思臆想,亦着实体验了一把昔日宾翁信手作夜山之舒坦畅快。

  3、4、《遐想春来后,溪花万点辉松麓·辛丑岁尾花溪纪游》。同题异趣之作两帧,一如西画中之“变体”。其先之作也,已然将此臆想中春风骤拂松麓、溪壑万点花飞之境布写,唯所示似乃春阴天气,故尔乘兴再构一帧,特地强调晴和春光下,熏风轻拂,黛色山岭渐次转青,且是溪滩上芭蕉叶片舒展新绿,其余景象虽略同于前,然整体景致,另具迷茫温和之概,端是更能表达芳春之柔腻情味焉。两作不唯景物本身意蕴各别,即使点景之人,于画面处理也区别对待,因而在视象与心理上皆甚感不同。画者得能如此这般优游于自创之精神世界,倒也真个有点意思。

  5、《涧滩春雪·花溪纪游》。忽思及倘是初春之时,不唯梅花盛开,且连柳丝亦绽新芽,而寒雪骤至,此溪壑间顿时白皑皑一片,与迷茫天野两相涵浑,岂非格外有味。遂当即凭吾画者之“长技”,将这景象在楮幅中布出,虽仍“惜色墨如金”,然所思所感,已自明白凸显。其凛冽亦复澹融平和之概,固无须言辞再加叙述矣。而这源于真实世界之景致本身,似是而非转示于画,也确觉另有一番值得“游玩”的所谓“意境”。有作如此,不亦幸哉。

  http://img3.laibafile.cn/p/m/323969334.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3969336.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3969337.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3969340.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3969342.jpg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09: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游綦江古剑山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五十八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丙申春夏之交,与人重游綦江古剑山。两年前来此,满山雨雾弥漫,虽别具情味,终是未能将其山形貌看得更清。此次则山中云日清朗,万物亦欣欣向荣,端称是宜游而可居者。兼之上山乃另行一路,由那侧后方驾车绕上去,是以又恰恰印证了古代画诀所言:“山形步步移”;同时也便令人愈觉着当日坡仙所语之真:“横看成岭侧成峰”矣。至达后,住宿“农家乐”事,一切俗乐如常,故毋须再表。唯于那夕阳西下之际,沿着半山步行老大一歇,感受其峰壑岭麓间光影之变幻,云岚之生灭,更还凭着这画者之想象力,假设那残阳既失、皓月新临而险山绝崖一派幽谧的景象,果是其乐自在这方寸之间。另外,前次来时,见有大庙正在修建中,则这回寺庙早已飞甍如棘,金彩焕然,钹磬之声缭绕,一片香火旺盛而信众咸皈之闹热情景。有了这般般体验,一团若有若无的艺文情味,已然暗自埋存在了这心头,由它渐渐滋长。今闲查“窖藏”,乃得画数帧,并信意击键以为此文,一同示与读者诸君。画作顺次是为:《今从古剑后山行》、《剑山清夏》、《重游古剑山作》、《残日下,剑山信众尽如仪》及《情怀古剑春山月》。


  附昔日来此所得《端正好》一词:

  滞雨流云迷茫雾,
  苍苔滑、
  微见幽路。
  且随团队旅行去,
  自在时、
  吾夫妇。

  向来簪花登临处,
  天阴樾、
  当含深趣。
  游山意足雨犹驻,
  澹月光、
  辉窗户。



  
  
  
  
  


  (总 1101 篇之第 1058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3-22 16: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洋行·1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五十九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乙未仲夏,女儿在印尼巴厘岛举办婚礼,因之俩亲家连同女儿女婿共六人,顺带也游览了一下这久负盛名的南洋岛国之地。触目所见之异域新奇景致,皆不消细说了。印象最深是婚礼当天下午,离开那个别具风味的海滨教堂后,所观览的大名鼎鼎的乌鲁瓦图断崖。那云天之下的海岸奇境——绝壁万仞,碧浪涌腾,风日掠掩而晦明不定,草树丰茂则花叶竞妍,触目形色,尽觉变幻莫测,真是至为壮观!另外,这崖岸所倚之山,野猴之多之猖獗,亦令人大开眼界。黄昏前重回婚礼教堂附近事先订下的寓所,且于近旁海滩闲玩。彼时海上斜阳灿烂,风光旖旎,颇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海滨酒店,显露在浓密树丛间。沙滩之上,椰影长拂于地,云光明艳凌空,果称是情味独特且复盎然。一时倒也真能理解,何以欧美人士,会如此热衷于来此类地区度假了。依照当天所得印象,事后整理成画数幅,随本文发布于此。画作依次为:《厘岛风和日丽时》、《晴光遍洒巴厘岛》、《印尼忆游·神庙之前远眺荒野无际……》、《猴山护守断崖边·印尼志游也》、《乌鲁瓦图断崖·印尼志游也》、《危崖信守海云间》、《海天崖岸》、《斜阳微照巴厘岛》及《南国酒家》。另外,按自家一向的习惯,象这类纪游之作,仍以游事本身时序,予以编述。
  附相关此事的闲杂文字一段,并词作一首《瑞龙吟·乌鲁瓦图断崖及巴厘岛海神庙前观海》。


  ·于八月底(2016年)如期完成预定之零星题材画作。昨起,始动手尝试画那“南洋行”题材之画。第一帧,当然“直奔主题”,先将那巴厘岛海滨教堂场景追写了出来。这一年多前,女儿在彼处举办充满异国情调婚礼之情形,遂宛尔目前焉。谁说达某只能画那文气野气粗率之气俱十足、唯独已再无细腻柔媚之气的画了?兹画也,重现那南洋海滨,岸滩平缓,云日清丽,一派俗世祥和佳美情调,真堪称是“中式罗可可”风格也(笑话哦)!女儿一直在等待着看我《南洋行》组画;可她一定没想到,她老爹,首先径直便以她今生难忘的那个场景,作为画题。待她知道了,一定会喜出望外的……刚才咱已然搁笔钤印,并喷水将画平压于那厢了。画作题款是“厘岛风和日丽时”。而目下却已是“巴渝又见夕阳时”,达某的身份,也将由画者转换成“自炊者”啦。呵呵。
  另,今发帖之际,回想起当年那既无战争亦无疫情的时代,是何等的感慨……
  再及:昨发此帖后,乃闻人间又出空难悲剧。…虎年的确太凶。玄冥间亦果存太多吾人之无奈。凡自识不过沧海之一粟者,深思下,也只得谨守为人之心智与良知这二底线,同时即便参透存世之悲凉并实实尝遍生活之艰苦,但还是必须认真且是力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唯其若此,方不负既来这世间为人。


  瑞龙吟·乌鲁瓦图断崖及巴厘岛海神庙前观海

  云天郁,
  遥见卷岸波涛,
  沫飞如雪。
  惊魂方定还瞻,
  断崖直下,
  心思已夺。

  转呜咽,
  唯以众生祈愿,
  十方神佛。
  诚心至此稍安,
  黑深厉海,
  居然亦遏。

  今我闲游斯境,
  恣情消受,
  南洋风物。
  兼也感知他邦,
  文化差别。
  华夷旧论,
  自是而轻诀。
  存同处,
  人皆向往,
  乾坤相协。
  一念成通脱,
  驭风俯视,
  波光幻灭。
  天野尤宽阔,
  凝日照、
  迢迢云雷生发。
  雨龙倏隐,
  水空澄澈。


  (总 1101 篇之第 1059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4#
 楼主| 发表于 2022-3-29 11: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洋行·2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六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继续漫游于巴厘岛上。在去一名“乌布”的市镇途中,观览那颇负盛名的印度教神庙圣泉寺。其异域神秘之感,给人印象极深。其寺不唯建筑与雕塑形式风格特异,而且“名符其实”,果有好泉水。当地信众及居民在此沐浴祈福的场景,亦在此心留下深刻印记。另外,从未设想过椰树会与松树长在一起,这儿却不仅看见了,还见其枝干并生于一处,也真是觉着有趣。至于那乌布,则属旅游风情小镇,地方特色亦较浓。游客中,西方人士较多,华人也不少。满街花花绿绿的店铺,除景区常见者之外,神像雕刻类比例很大。周边风景则属农业区类,亦算有味,且以水稻梯田闻名。不过,对于如象咱这般曾长期生存于山乡的人来说,那点山田,也就真的算不上什么了。倒是午饭时,在郊外一处竹楼餐馆,见周遭旷阔之平田一隅,栅栏一湾有若新月,而稻田以外的湾子里,则满满的清水行将漫沿,侧畔篷船般竹榭依次排列;和风之下,稻香弥野,水浪粼粼,蓝天上白云舒卷,皆用作餐馆之竹榭内,游人们浅斟慢酌,端是好一派异国情调!其余琐屑游事,也难一一记述。事后忆及于此,整理得来画作数帧,随文依序附之于此。是为:《圣泉寺》、《海岛山田》、《南洋街镇风情》、《南洋小镇》、《稻花风起漾微波》及《乌布月昏黄》。
  附相关词作一阕:

  金盏倒垂莲
  ——观览巴厘岛印度教神庙圣泉寺

  何故松椰,
  并根同束草,
  舒绽如莲。
  石阙丛中,
  碧暗泌仙源。
  梵我一、
  焉存其二,
  却于荒岛绵延。
  不老不死,
  因陀久佑平安。

  虔诚四方信众,
  寄心思万里,
  专注玄元。
  沐浴为名,
  祈愿可通天。
  切莫与、
  神灵违背,
  远来游者皆然。
  颔首默许,
  无妨合掌龛前。


  (总 1102 篇之第 1060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5#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6: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洋行·3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六十一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接上文。次日上午,参观巴厘岛海神庙。其景观奇特而又壮丽:主景若一海兽之头探向水中,其颈则为连接岛岸之桥;整体于飚风劲拂、大浪拍打之中,真堪称是坚如磐石,巍然不动。象咱这内地之人,见此而引发之深心感受,委实难以言表。其余景物,亦各有可观。一行人在此岸滩上观玩照相,徘徊流连而难以舍去,自是不必细说了。下午去邻近的龙目岛。原希望借此又坐坐海船。但因得知那会绕上太多的路,所以从时间上考虑,仍只选择乘坐飞机。而两处航程之近,出人意料:实际只飞了十几分钟,相当于只在空中画上了一大道抛物线,居然就已到达。本岛却是穆斯林聚居地。上岛后,恰逢其斋月,沿路于黄昏之间所见的那种种民生及宗教习俗,也真是颇有些趣味。乘车数小时,暝夜中至一山脚旅店,感觉新奇,餐饮亦好。这却已是车程之终点,接下去,就该是明日的徒步登山了。当晚在清冷寂寥而充满异域文化风味的客房内歇息,临睡前亦了解了一下第二天相关的情况。毕竟这参加的将是“豪华自由式旅行”,全程都有多位挑夫及导游的,因此说到底,不过也就是略知一二须得要注意的事项罢了,而这人本身的“养精蓄锐”,才真是第一位的,因为听说那整个行程,确实将会对人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好了,本篇文字暂且就到这儿。据当日感受所得之画,计有:《天风劲拂海神庙》、《神滩侧畔 激浪喧腾》、《轻风小浪逐神滩》、《岛礁从古通神意》、《一滩风浪终将息》、《俯看云下水澄空·巴厘岛至龙目岛途中所见也》及《今观龙岛暮云平》,此依序随文附上。


  (总 1102 篇之第 1061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
 楼主| 发表于 2022-4-9 1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及——

从巴厘岛飞龙目岛
──由己画题款追忆斯境以成

昨日信笔戏将当时于印尼巴厘岛「跃越」向龙目岛时,连同初至龙岛后所得观感,作成《俯看云下水澄空》、《今观龙岛暮云平》两画。画本逸笔草草,纯属尝试而已。然搁笔后兴犹未尽,乃更将其画题语句敷衍得成一律。其颔、颈二联,自当相对费些工夫。内中又数那颔联,最令自家觉着得趣且复有意。为何得以念及这「出人意表」之语,固因「灵感」;而能够将其拾弄妥贴,则不能不说须得靠些工力了。一世迷恋于此吟哦之事,且近十余年来更加着意努力,恐也该是有些收获罢。当然,将此绝然有别于古时之社会生活感受纳入诗章,这本身亦是时代予以咱「骚人墨客」的崭新课题。端是当作何拾弄,毕竟值得潜心摸索。

俯看云下水空明,
越海神鹰两翅轻。
厘岛才离离岛至,
洋人乍土土人亨。
民风自古皈回穆,
圣教于今益显行。
祷告声随清唱起,
始知异域暮烟横。

注:离岛,指水域内离开主体大岛的零散岛屿。那「龙目岛」的三个离岛,似三个圆点,排列若一串省略号,高空俯观,殊觉有趣,且是特别引人注目。又,因巴厘、龙目两岛相距甚近,飞行时间忒短暂,不过一二十分钟,几乎是飞机起飞便到,因而今姑以「跃越」言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7#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6: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上旬得画三帧,皆我重庆长江南岸沿线景物。这“城市山水”,且赋予不同时段或天气,表达手法也随之有变,乃各得其趣。


  

  1、《迷茫春霭长嘉汇》。本市朝天门码头,其景观,向来在此心中,可居中国城市“地标”之二(仅稍次于上海东方明珠)。今尤其以在这江南“长嘉汇”(长江、嘉陵江汇合点)观之,最称佳妙。壬寅春,一日独于云霾轻笼之斜日下伫此眺望,眼前壮丽景象,殊觉撼人心魄。乃以之为画题而作。翰墨写意为此,固然已存所谓“挑战性”了。因其既不得如西画般全以色彩表现真切之自然形态,但同时却又必须与传统山水画样式彻底拉开距离,换言之则是以“中式毫翰”之“笔意”,传达出“似与不似之间”场景并收放有度之“色墨趣味”。似这等感觉,终得以“墨韵”为主;但其浓淡虚实涵浑间,又得显示甚至局部强化某些色相。譬如画面中景处那一抹铺漫在江水中及岸滩上的金色光波,连同右上方近天际处那数朵紫蓝几至微带艳丽玫瑰色之云彩,便以其入印此心甚深,而在这大片灰调中,成为“跃然纸上”之“主看点”。至于掩藏在画之左侧浓密树荫内那并不惹眼的小小观景之人,则毕竟又使这扑面而来之整体视象,得成“有我之境”矣。


  

  2、《却见万家灯火上,一弯新月照渝州》。将那日黄昏独步小区中庭所见,不唯以句,亦以可视画图再现。幅中右下角点景之人,自不消说为何矣。整体构成,于浓暗之间示其星星点点乃至密集成团光亮,且悉出以写笔厾墨,并相对鲜明色彩,使令这重庆山城滨江一隅静夜景象,得以直观涵浑而又亲切生动之表达。除临照于万千灯火之上的那一弯可爱新月,其余或隐或显诸多细节,如掩映在正前树荫中之几幢低层洋房,伫立崖岸之无数高矮各异的楼屋,尤其是下方极近之处朦胧可见的些许轿车泊位,皆可称雄辩地显示出这具体时空环境。传统绝句题咏与写意翰墨,用以表现这般题材内容,倒觉也别有一点意思。


  

  3、《壬寅初春独游长江畔·枯柳生芽,油菜发花,江南水岸,梅艳若霞》。当时忽觉心绪不舒,乃信步至这大江南岸水流上源。其为平缓江湾,新经打造,似为大众休憩之处:一微斜阔路,弯转而下洲滩;亭台苑囿,簇新却只普普通通,甚与整体功能两相谐调。最是显眼者,一大坡盛绽的红梅花树,密匝有如墙垛,艳丽则似朝霞,尽数生发在亦然开放的油菜花圃内,赤黄及嫩绿相间,观之煞是令人振奋。又见沿岸所植干瘦老柳,绦丝若网,随江风抚拂,其间芽叶微出,穿梭于是,别是一番清爽之感。路口,一着环卫服之阿姨,经营小摊,卖点零食饮料,及风筝与小玩意类;恰值一年轻妈妈带着个小姑娘,站在那厢光顾这生意,也颇觉有生活情趣的。吾人行至沙草滩上,放浪形骸侧卧如茵芳丛,纵目环视这孟春江景,耳聆水声天籁,时亦阖目默想。或然又微觑其目,乃隐见遥遥天际,似有物掠过,也未细辨是飞鸟,是纸鸢,抑或更是所谓“银鹰”……种种感受,当时既令郁情舒坦,归后遂欣然汇作此之画图。信笔直抒胸臆,画成甚觉观感宜人。



  附:三月后段,得画八帧(全月计13帧)。“辛丑岁尾花溪纪游”组画既毕,另行铺

  开“辛丑、壬寅冬春游事”杂合内容。其为零星得来,多寡不一,悉依地点归类。吾

  人天生“干活”之命,就此继续步步前行罢。

  读图帖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

  __biz=MzA4Mzg1NjA1OA==&mid=2699437178&idx=1&sn=25de2eaebcea4ea082aaade

  21780aaf9&chksm=bae29baf8d9512b9c1924e4bbad0e5a93076605cb2c188fa9b17a3

  c07fb1002ac8ceb3280efd&mpshare=1&scene=22&srcid=0331ccZZO06yBrckpS6jSV

  tw&sharer_sharetime=1648697925929&sharer_shareid=4024200e23faba965f58d

  c8ed4776612#rd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11: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洋行·4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六十二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文。攀登这龙目岛上著名的林贾尼火山,却是此次印尼之行的一个重点项目。回想那日,绝早即起身,足足走了一整天,依次穿越过热带丛林、旱草坡与火山灰地带,屡历艰辛苦累,直到黄昏时分,方至达海拔2600米以上的宿营地。好在这“豪华式旅行”,八个侍者(六个挑夫与两个向导)围着咱一行六人转,其随身带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颇便于野炊与露宿,因此这一路上咱不光吃喝得又好又丰盛,且是在如此荒僻而艰难的环境中,彼方甚至还为咱备下了六把坐椅,真是想想都叫人觉得过分……而即将登上山顶时,在那每上行一步、就会滑退半步的火山灰地带,这群“靠旅游吃饭”的当地人,早早地就又先赶拢宿营点,为咱搭好了几个帐篷,甚至于还挖建了个独特的厕所,然后便又准备着可口而且营养丰富的晚餐。当晚,在满天繁密的大星辉映下,山海之间,飚风劲拂,天甚寒冷。就近便是那微冒着烟的火山巅以及稍下凹处清澈的火山湖;远处渔火稀微,隐约可见曲折的海岸连同本岛那三个紧排成一线、有如省略号般的离岛,境界堪称奇异且是美丽。此亦是个人平生最值得记忆的一次野营了(这可是越过了赤道,已在南半球上了哦!)。咳,也是女儿的一片心意呀,说是趁咱精力还好,一定得来体验体验这常人难以经历的事儿。——顺带说一下:来这条旅游线路的,基本上都是欧美人士,极少有大陆华人,而且所来的还差不多都是年轻人中的“探险者”,象咱这样“高龄”的,几乎已是绝无仅有!事后据相关人士说,此山有旅行记载以来,外来者中,达某我,便是年龄第二大的一位,仅有一名德国佬,更甚于咱。而另有一件小事,亦足以证明这点:歇息于路旁时,曾有一位欧美青年与女儿用英语交谈。当他听说我的年岁后,叫了声老天,并做出了个很是夸张的表情,说是他才二十二岁,都累得快不行啦……所以,呵呵,咱这回,也就还又再“天”(巴渝土话,“不知天高地厚”或“胆大妄为”之意)上这么一次吧,也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当晚疲惫已极,蜷缩在帐篷里简单地记了几行文字,便赶快睡了。次日清早醒来,周围景色,又是另一番情致。那份清冽且是极洁极静的感觉不消说了,最奇异的是,火山间的一些缝隙内,逸出了缕缕白烟,恰似朵朵祥云。有点担心那会是怎么的;但听向导说,那都是正常现象,也就放下了心来。抓紧时间在周围看了看,也照了些相,因考虑到接着就又会有八个钟头以上的艰苦回程,亦就不敢稍加耽搁,吃罢早饭,即刻便又上了路。这原路返还,基本情形,已用不着再加描述;而下山之路,别是一番艰辛,凡是有过翻山越岭经历的人,也都不难想象。因此本篇文字,只写到这儿。游事结束之后所得来的相关画作,随文附之于此。其依次是为:《寂林之外瘴烟疏·印尼纪行也》、《龙目岛林贾尼半山》、《黛松阴下海云轻》、《山下海云骤起时》、《从林贾尼火山之巅眺望夕阳下巴厘岛》、《残阳下,此山傲岸凌沧海》、《焰天碧海童山横》、《一天星斗耀遥滩》、《夜来山海俱休眠》及《火山清晓,崖缝逸烟,疑是几许祥云……》

注:附图中1062-4《山下海云骤起时》,今以2001年重作之《南洋清夏,山岛耸峙,海云骤起·游印尼林贾尼火山得来也》取代。后作整体色墨光明华艳且表达有力,甚称此心。

附相关词作一首:

透碧宵

——登印尼龙目岛林贾尼火山

岛山岿。

雨林虽旱树犹滋。

海天壮阔,

蓁原荒袤,

映日云微。

临衰徒涉,

长豪岂减,

如我还谁?

越千寻、

高处风吹。

极顶殊难至,

攀援危石,

踏烬扬灰。

及观光得意,

环搜佳景,

乃扎驻篷帷。

傍寂湖,

撩星斗,

遥见远岸灯辉。

煦和异域,

康宁清夜,

由是舒怡。

令吾生、

呈一离奇。

转念归途事,

心识其艰,

亦在人为。





















(总 1102 篇之第 1062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9#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1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0#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0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中旬得画四帧,亦就近小游所得画题。另附余墨随性书己诗稿一帧。

  1、《霾霞未散赏樱花》。初春之日,与人漫游渝南野山,道是那厢农家樱桃花开了,可予观赏。这最是普通之乡野山麓,于吾画者言,其实最是验测“谋画”能力的。于是如此这般,撷取山湾一道,公路石桥交通,坡滩之间,散散淡淡,形态瘦硬的樱桃树干上,绽出簇簇洁白细碎花朵。这素雅之色,偏又恰值天笼云霾,灰朦朦一片;仅漫漶之光,将此芳春云物悉数呈示。画即着意于是,皆出以舒怡随性之笔,求其闲适淡泊芳和气氛。自感甚能得此神韵。尤其是花树下停着的小轿车及三二照相之游人,连同滩野上微泛如箔银光的溪水,颇觉与整体疏澹景色,有相得益彰之趣。

  2、《寂岭萧疏融自然,松风暗拂静毋宣》。那日家人自驾随意小游江南山野,大约渐近渝黔边境,但觉山岭顿时阔大深邃起来。静心感知,甚是与平常市郊麓野有异,遂亦穆然向往。唯这瞬时车行感觉,一旦真个纳入画图,倘是照搬实境,倒又确也“没啥看头”。是以临案之际,特意将那视象平薄之景,转而赋予粗壮、厚重甚至近乎“凌乱”之写笔,连同率性安排浓淡、虚实、黑白及鲜灰之色墨,乃成相对灵动多变之画面感。自然,其“画眼”也,犹在于题咏之另二句“千年古寺山中瘗,似待游人欲见天”(虽占篇幅极小且偏)。总之亦属试验性之作而已。

  3、《一径荒芜,遥接千年古寺》。既入斯山,岭上势缓渐成坡原,别是一番情致。甚堪忆者:竹树亭廊外,一泓方塘寂寞向天,中发零星小荷;岸滩间,芦草繁密,随风摇漾微似吟歌,其内簇簇白茫茫绒花,并与水光同耀,已令人心杳杳然径向高远。而塘岸边,一路延绵,旷遥之处,却隐见古寺甍顶,尤其是一尊巍峨之四面观世音像。如此意蕴,自是可成澹然画图。于是尽出以信手点厾之笔,辅之以干湿浓淡清浊不一之色、墨及水,更借助纸性渗化,乃得一派迷茫感觉。这厢先年每求画中有“澄净水泛崇光”之视象感,此其可称欤?

  4、《方塘下,古井畔,杏桃数点似疏星》。随笔记游踪。山隈之地,道旁井栏微颓,则其“考究”之姿,眼见得却非是当今物事。周遭或横斜或伫立,更有老树嫩篁,俱是残叶犹在,新芽初吐,且有的越冬常青,依旧黑沉茂密。荫下一二株桃杏,正值发花,分明将此相对幽杳之处,点缀得鲜亮起来。举目眺观,中景高平之地,屋院前,宽阔池塘盈然蓄水;与之一线延展开去,大片矮林上方,石砌拱形水渠毕露其姿势,乃与遥山并呈茫茫然气氛。如此境界,虽平凡简略,却也不是坐守家中所可想见。倾情写之,约得意象。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1#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15: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洋行·5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六十三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文。却说当日精疲力竭地从那林贾尼火山下得平地,按预定计划,即刻于暮色中去海滩上乘快艇赴其离岛(龙目岛主岛边的休闲小岛)。匆忙中,因未见艇上有救生用品,而与那独一无二的本土船员又不易交流,且是当时风急浪大,快艇颠簸相当厉害,时时都如奔跃之马似的,所以这心真的是揪紧至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可是全家人生命所系呀……幸而终于平安抵达。上岸后,为找车去预定的酒店,也费了点周折(这儿只有马车载客),好在最后亦得妥善解决。当于夜色中乘此花花绿绿的马车,驰骋在异国海岛上,放眼望去,街灯下多半皆是金发碧眼、且不少已近乎于全裸着身体的欧美消闲旅游人士,而马车本身前行方向,则又黑沉沉不辨其所之,唯闻涛声拍岸,亦有着些怪模异样的嗓音,伴着器乐,在一些篝火阑珊之处肆意吼唱,如此这般之感觉,也委是新奇至极以致难以形容。所下榻的酒店,事后听女儿说,名字就叫“日落”,看去满豪华的,一进门便有侍者迎上前来,又是奉上饮料与毛巾,又是引路与搬拉行李;而触目所见,亦遍是青赭映衬,金碧辉煌。当晚沉睡不觉身在何处。次日清早,先是独自消消停停地读了好一阵电子书,然后大家一起去本店设在沙滩上的膳食部,享用真正堪称是“纯海景”的自助餐。当时朝阳初起,波声拍拍,放眼一望,浩瀚的印度洋,邻近的巴厘岛连同岛上的阿贡火山,全景式尽纳眼底,委实是美不胜收!饭后,原计划是去浮潜观看海底景色,既已又乘马车至海边,终因风浪太大,只得暂且作罢。归来,在酒店那华美泳池之内,亦与洋人们共享了一整下午的碧水丶清风及丽日。尔后,更在落霞下,仍面对海洋,点上了一席烧烤兼自助式晚餐,待夕阳淬海,晚潮渐生,本店的沙滩演唱会亦开始表演,我等一行六人摄影之兴也足,于是便在这太白金星辉耀下的印度洋岸滩上,留下了一份必将是永恒的用餐记忆……再往后一日,早餐后重乘马车去浮潜观海。来至海边,乘坐所谓“螃蟹船”去到观景点,但因实在不惯其呼吸方式,也只感受一下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已。不过,“零距离”地亲近了一番这片清澈至极的热带海洋,毕竟是一件既刺激又惬意的事。尤其那海水明显地分为三色:深处艳蓝,浅处淡绿,近滩浪花却又一片雪白,更是在此心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丽印象。其余琐屑之事,不消一一再作记叙了。因这三二日经历所得之画计有:《龙岛海滩 暮云四合》、《离岛暝昏 篝火通明 海涛暗起 鼓乐声喧》、《孰料晴滩风厉拂》、《泳池蓝碧浑如海 人体玉柔真似雪》、《龙目离岛日落酒店滩头》、《残阳入浪 唯觉赤云缭绕间 巴厘孤岛 坐拥万种风情》、《南洋夜岛 海风下 光怪陆离》、《龙目离岛 街似长蛇 海分三色》与《初识南洋螃蟹船》,此一并随文附上。
  同附相关词作三首——

  望海潮
  ——巴厘、龙目及其离岛印象

  嵌珠沧海,
  逾行赤道,
  南洋水岸风情。
  波浪泛蓝,
  阳光刷白,
  奇花怪树红青。
  揎裸尽洋氓,
  冠衣多土著,
  形态分明。
  我辈缘何,
  入乡随俗漫穿行。

  休言果肉鲜腥,
  但街头绮丽,
  市面繁荣。
  篝火酒家,
  沙滩月夜,
  飘飞异域歌声。
  含笑向寰瀛,
  沉醉临潮汐,
  轻享佳烹。
  只此仙凡莫辨,
  唯觉至温馨。

  注:当日在龙目岛休闲离岛之海滨用餐,眼前是全景式的印度洋近滩、连同巴厘岛及其阿贡火山远影。且是食宿之处恰名曰“日落酒店”,因之感觉颇具风情。


  驻马听
  ——龙目离岛浮潜观海未遂

  驭者轻噫,
  白沙渡、
  天公与事相违。
  连云碧浪,
  因风飚势,
  无端幻化群螭。
  海船儿,
  似断筝、
  任性翻飞。
  虽水莹明,
  日尤晶艳,
  莫奈何其!

  回眸转观本岸,
  一派华丽欣熙。
  白赤黑黄诸色,
  游意皆宜。
  纵使存身各别,
  齐汇当世毋疑。
  快活地,
  亦恃和平,
  焉负于时。


  舞马词
  ——因作画忆及游印尼龙目离岛所见

  海滩四面平沙,
  商街两道盘蛇。
  土著华衣赶马,
  洋人裸体乘车。



  (总 1102 篇之第 1063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2#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6: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横山暮月·綦江纪游画作二帧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六十五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埋头追写此前所得画境之际,本年“十·一”小长假,与亲戚同去一地,亦零星得来一二画题,归后当即写成,兹乘“南洋行”画作系列告一段落,乃插叙入篇。此却为游览本市綦江治下一曰“横山”之处。所有驻玩山中“农家乐”之俗事,皆同既往,不论。唯此山虽非名胜,却自觉有其特色。顾名思义,彼横亘天穹之下,峰岭巍峨,山势绵延;而时序恰又正值秋高气爽,因此看去格外感觉彼于云岚明灭之间,俯临尘世,如腾龙蛇。此身一世也去过好几座名山了,偶尔自当也将我巴渝之山与之对照。其实此不见于经传之山之所以有逊于名山者,主要不过在于少欠了些精华景点,而本来内中自也有些可观可游之处,尤其是对于吾辈画者而言。此行印象最深者,是当日黄昏,众人散步来至公路旁的大崖边上。这山中公路因势而为,却普遍依循于岭脊,左右两边看去,俱是坡崖直下,声势小慑人心。来此时又值落霞与新月交替,暝暮之间,万籁渐寂而色彩颇觉郁艳。兼之岭头崖腰,星星点点地绽放着好些娇柔的草本花儿(同行者中有人指称其即为草原上那有名的格桑花),因之一发为此生辉添彩。当时众人尽皆趁着最后一线天光,在那儿喜孜孜拍照留念,吾亦介入其中,自毋论了。而以这艺者之心,岂不同时又细加吟味斯境,以备事后纳入己之画图。而今示之所谓“横山暮月”一画,即因此得来。画中境事在焉,不消赘述。所附另有一幅名曰“鱼栏咀水库”者,却是途中转弯抹角行于野路时,忽然所见之景。看来这自当是本地之一大型水利工程了,隐潜于山,外界多不知晓。想当年,朝廷多命御用画师如抱石翁等,将些著名水库纳入国朝新式山水画中,以体现“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与“天朝上国风范”。吾,野逸之人也,随性画此野山中的“无名工程”,仅是聊以其手笔径写其心目之感,也无所谓谁之喜恶,兹似亦自在情理。画已在此,一任读者诸君闲时观玩;至若此之所言,不过涉笔成趣,纯只说着玩玩而已,原本毋须乎当真的。呵呵。


  (总 1102 篇之第 1065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15: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中旬,得画五帧。承前题“山寺”另掘得两境之外,后三帧,却为仲春某日吾仨旧友相邀闲游嘉陵江畔所撷题材。仍以余墨书己诗稿一幅。


  


  1、《却见那厢平阔地,甚宜香客永朝山……》。山寺坐落崖下一隅。有僧静立颓墙缺处,面对眼前于朝阳映照中约略有如幽霜残雪般的“白茫茫大地”,尤其远处那一大片新建楼舍,若有所思。题款已自隐将其内涵道出。而天际微觉明丽之云霞,连同原野间些许生机蓬勃的春树芳花及缓曲溪流,亦然似得暗示与强调某种类乎欣喜之气氛。作为所谓“山水画”,依传统观点看,此显然既无禅趣,又无逸兴,但却分明觉着饶有意味。其堪称独具今世特色之“教、俗交互旨趣”耶?幸而虽涉及对彼“商业性”之表达或揭示,整体感觉终还算是含蓄蕴藉,不至于有失敦厚。


  


  2、《寺侧瓜棚豆架,似证山僧尝种食》。另以写实手法,记叙闲游兹寺观感。钟楼佛殿近旁,高大且犹干枯之银杏树下,寻常坡路间,显然可见简易菜园。其随性种植、生长周期各异之几许农作物或相关物事,自与野山自种自食僧人身份相吻。大抵这便真个乃是从前此处实际环境之“存照”罢?倘与上文有关今世“开发”命意比对观之,倒也有些意味。画中云天之下寂寞兼觉实沉之景物,尤其一些具体细节,譬如楼角随风飘动之长幡,与燃亮着佛灯的钟鼓室窗口,配之以正行走在近侧石径上的消闲游者,连同稀疏竹篱间几棵依傍肥水凼而生的茁壮莲花白菜,皆莫不隐示其特定画趣。斯游渝南野山及僧寺所得之作,至此终。


  


  3、《化龙桥侧,虎头岩下,春桃点点新著花》。写吾与旧友沿嘉陵江崖岸闲游事:时值仲春,气候芳和,都市郊野桃花绽放,而三子顺沿“步道”,意趣恬然且言且行于斯。所云“虎头岩”者,即画之左上方突出岩岗;由彼环转至右,亦即这江滨更为高耸之处——鹅岭佛图关。总之,既写实境,不作过分夸张。但特意将那左右二者,依其地势位置,一作于西面迎当朝阳处,一却循理置于东面背光荫润之地,以示明显浓淡干湿对比感觉。至若点景人物手指方向,从目下旋旋出之以盘转公路,却又化为并列越江之桥;其线条直接与巨大剌桐树枝相互作用,生发映衬之下,乃见对岸云光淡荡、春气飘浮景象。另有一信手撷来之景物,亦值得提及:那倚傍崖岸孤立突兀高楼,既符合今者“开发建设”之实情,又让画面本身,似平添得一种异乎寻常之“拙意”……


  


  4、《佛图关下,嘉陵江水,今犹静澄》。且将视角进一步转向那佛图关方面。当目巨岩危耸,还特地于构图上“涉险”、占却画面一半,而只在中分线两侧赋予其形态、虚实、浓淡等变化,以符合视觉感之平衡与自然。傍崖一方,整块坚石壁立,中下段勒带般凿路盘绕其间;顶上则是那多少带有“会意”之感的城垛关楼。而临江一面,径以空灵淡白布局、同时复以劲健之粗线造型,聊将两岸滩涂以上建筑地带写出,虽简略,却见其生动之概。尤其江水本身,几乎全然留白,仅在“要害之处”微加渲染,则又已将那题款所示“静澄”感觉充分表达。其余细节,也尽皆由现实观察得来。最是深有体会者:通幅悉以大笔造势出形,乃甚显其所谓“意酣墨饱”之趣,以与素常小笔所成之画风味迥别。此或换言之,亦即类乎西法所曰“整体感强”者欤。


  


  5、《回眸西眺,烟光缥缈间,故乡难见,唯觉清江永驻无涯》。由鹅岭颈脊一路下至相对平缓地,朝左侧首而望,恰见逶迤嘉陵江水,由西北向此流来复又向东南而去。吾人当时行之至此,伫立于浩荡春阳之下,但见眼前这重庆山城一隅,尽皆处在烟光缥缈内,霭意蒸腾。又觉近旁花树,缤纷落英,随风轻飏;转思己生不觉竟是暮年将至,其慨也称甚矣。而视野所及,那西面天光山色极淡然幻化之处,亦即吾人幼年生息之地,于是感思竟至于一发不可收。兹画笔法简洁,色墨清新,也并未有更多可视内容得以表达了,唯寄托斯情斯意而已。除既已提及者外,那江头一幢异常细高的蓝玻大楼,有如浑然融合在这片光照间,自觉也算是别有风味。


  


  附诗为五、七言绝句各一。释文——

  蚕冢

  未吐丝先死,
  蚕儿或觉冤。
  芙蓉请相瘗:
  许尔作花魂。


  手植梧桐斫后新甦

  断头昔日更如何?
  泯意潜形叵耐多。
  今岁既乘春雨发,
  依然摇曳影婆娑。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乙未初冬游西昌邛海、泸沽湖(1)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六十六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乙未初冬,吾夫妇与兄嫂共游川滇边界之西昌及泸沽湖一带。其地之险远久已耳闻。既尝试,亦谓名不虚传矣。想那日绝早即随旅行社出发,乘汽车七八个小时,方至达西昌这有名的“太阳城”。当时有一极强烈之感受:车入彼境,恰越一隧道,洞子这边还是阴霾漫天,而出得洞口,却竟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黄昏前,走马观花先游览了一下市郊的泸山与卭海。立于那明艳落照下的山“海”之间,感觉甚称新奇可喜。继而沿湖岸闲步,则黄云晶灿,暮天明亮,“海”水莹玉般的,亦复如浸似染;山那畔,却又是一派苍茫,二者明度与色彩之强烈对比,果称别有画味。另外,此地虽是土壤贫瘠,但果木繁盛,有如昔年所见识过的云南昭通。偶尔,居然就看见挂满“红灯笼”的柿树,正“大大喇喇”地直接便长在街边上,成一稀奇景观。当时在那邛海边散步时,也曾买了点葡萄来尝。其无核且脆甜程度之高,真真可谓自家平生所未曾见闻。有了这般般深刻印象铭记在脑海里,事后当然俱体现于自家之诗文书画。归后不久,便陆续有过专文《游西昌泸沽湖琐记》,并长短句一组,此都暂且“存而不论”了。不过有首词,内中有句曰“云迷溟壑,车经旱隧,清阳高照”,于网络中发布时,曾大受诗家看好,此转而为画,则属“自出难题”。盖因其现实风景本身,终是忒简单了些,颇不似传统中国山水画所宜为之题材。另外,《欣观柿树立街头》一画亦然,皆是勉力而为,尝试罢了。至若沪山邛海那等“有景可画”之处,笔下相对来得顺些。由彼地所作二画,一题为《人在沪山邛海间》,一题为《我来邛海边上行》。题罢暗思:兹恐也算是所谓“有我之境”了,或也便是吾辈秉诗文之气者,有异于一般“画师”之处。今四幅画作尽已随文附此,究竟怎样,也只有读者诸君看了才算的。好罢,依每次旅行得画述文之惯例,这篇小文,先就只到这儿。其后根据得画情形,再结合游事本身,分篇略加叙述。
  另,从这2017年起,因本人开始有意识地撰写《蜕心堂作画适时手记》,有些具体之画作,作画当时之意愿抑或感受,多已存留下来,此视具体情形,或附上以便读者诸君参看。唯须说明一点:因作画时序与述此文将其编纂的顺序或并不一致,是以倘有不甚合拍的现象,敬请诸君谅解。

  附所涉文章、诗词并小序——


  《游西昌泸沽湖琐记》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lang=zh_CN#rd


  许久未填新词。今儿忽觉孟冬时节游那西昌之地的感受,在腹中初熟了,遂在“钦定词谱”中觅了些尚未填写过的牌子,试填了首《西地錦·西昌行》,且是将画剩之墨也作了幅手书。当然词作本身还须仔细咀嚼,方知是否可以定稿。另,其余所备词谱,仍如既往,倘能“望文生义”,激发或曰引出相关之新思路,乃称妙善。

  西地锦·西昌行

  十月新知秋杳,
  踏邛都故道。
  云迷溟壑,
  车经旱隧,
  清阳高照。

  梦里忧思多少,
  却犹然佳妙。
  山池碧彻,
  川原果熟,
  伊人乖巧。


  快活年近拍·游泸山邛海

  人生近暮年,
  意态犹青岁。
  高寒岂不觉,
  爽风此未已。
  夕照长空,
  返辉静水;
  携手登临,
  一派澹然滋味。

  远思外,
  回看旅次间,
  隐没烟光里。
  山峰覆赭黛,
  尘寰笼绀紫。
  挑担人来,
  语言诚朴;
  欣以关之,
  鲜果极其甘脆。


  (总 1102 篇之第 1066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5#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0: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雨不定庐山行(江汉游 3)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三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接着便乘坐长途汽车辗转至九江。久闻盛名而今实臻其地,那江天之旷阔,果是令人为之一震。到站后,恰遇一个体旅游经营者,前来搭讪,道是用私车全程为咱服务,游玩整个庐山,并包下餐饮外之一切。见其不过为一中年妇女,也不像是歹人,想想觉得似乎也没什么,还算省事,于是便答应下来。其后便一切依照她的安排,就由其亲自驾车,在景区内东游西走。可巧从“成交”之时起,天就降起雨来,直到完全离开这山为止,都是时晴时雨的。而这山中,无论是晴是雨,倒是都来去得快,亦属别有意趣。当天下午,便冒雨游罢东线主景三叠泉,及附近的碧龙潭。前者即是李太白诗中大名鼎鼎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唯因天气缘故,“日照香炉”的景象,肯定是没法看见了。其时烟云弥漫,雨亦时大时小,则总之又何碍于咱家在清润的山道间欣然而行。及至迤逦到得瀑布跟前,天色晦暗,风雨萧疏,仰望那“千古名瀑”从天挟风带雨而降,一种莫名之慨叹,油然浮泛上这心头。翻来复去观赏再三,一时兴起,乃特地独自绕道去到那瀑底潭水边。彼处喧声震耳,水沫横飞,端是感觉“天风海雨逼人”,大有连脚也站立不稳之势。心知如此体验,平生也仅这一次罢了,因而冒雨于彼处盘桓好一阵子。想我达某,天然自当是如此行事,所以纵然身披之塑料薄膜雨衣不甚管用,周身到处都被横扫而来的风雨浸湿,但其心那份欣慰满足之感,还真个不是寻常物事可能给予的。另外,不管当时或事后,都曾听不少人抱怨说,这庐山瀑布,好象没想象中的那么好。其实,这一来是人们未明白,一般真实景致,本来便是不足以与艺文作品中的相比;二则,世间有不少景物,以“摄影式”的眼光去看待,与用“绘画式”甚或“诗画式”的眼光看待,事实上也是大有出入。闲言休絮。却说接下去,先是由原路返回到公路上,又跟着那女司机,去到碧龙潭景点。这不过是山中一相对清幽的池塘,或许,其之所以也具这般“名气”,多也是因一些非自然本身的原由所致。无论如何罢,得能“到此一游”,终是于吾艺颇有裨益之事。尤其当时雨渐渐停下,薄云内隐见日光,放目四周,春峰一派苍翠,且是这儿大不同于三叠泉景点那般人来人往,竟是山幽而唯闻啼鸟,水碧亦隐现流泉,阒寂澹美之境,令人心旷神怡。当日游事,即安排至此止。然后便是准备去牯岭落脚歇息。事后盘点当日所获,蕴酿得来画图十来帧,此选择《冒雨皆为三叠泉》、《一径直通三叠瀑》、《观瀑人行山道间 试问其中心切者 可似当年李太白?》、《新识匡庐烟雨道 一泓清水出山来》、《碧潭腾白水 暝径笼青云》、《悬瀑自天降 沫飞若雾微·雨中观庐山瀑布》、《瀑下幽潭风卷雨,若啸清音慰我怀》、《我沐匡庐飞瀑下 此心远忆谪仙人》、《碧龙潭·山中一小池耳 何得盛名若许?》及《断云下 万竿苍翠 拥一池青碧》等,一并随文附上。相关之事,依例参阅“作画适时手记”——




始为“庐山专题”。初作《冒雨皆为三叠泉》与《庐山微雨浥心尘》二画,写游者或冒疏风阵雨、或于暝黑雨雾间趱行于匡庐山道中景象。前者兼得洒脱不羁与浑茫沉厚之感,挥写时颇快己怀。后者或事先期许失当,而实作之际略拘于细细表达那“微茫若烟”之感觉,是以整体稍觉滞涩了些,亦只好视作“阴雨如晦”了。次则再铺开二画,却是特地指向这“庐山瀑布”本身。其一曰《一径直通三叠瀑》,一曰《瀑下幽潭风卷雨,若啸清音慰我怀》。两画俱采用昔日抱石公“乱笔取势”之法,首先信意铺开画面大体关系,并将情味注入,次则再作相对细致深入表现。前者视野渐次逼近那三叠高瀑,风雨之中,一一显现其实地基本景观。其二尤觉有意。当日谪仙太白,“遥望瀑布挂前川”,乃晴日远观匡庐飞瀑之境。今,达某为这翰墨丹青之故亦到得斯山,却特意独自下行至这瀑布底部潭水边,顶冒着那几乎令人站不稳脚跟之飚风骤雨、激溅飞沫,与之近距离接触,因而颇得难能可贵之切身体会。彼时也,似觉谪仙魂魄骤入我怀,一腔狂傲之情,藉是渲泻。今回味斯境,乘兴布图,亦大有风雨掀衣、雷霆灌耳之感。偶念及,今者游庐山之人,或有认为此瀑“不过尔尔”,甚至以讥嘲口吻议之者。其实或皆因并未细加品玩其情味所致也。而我画者,焉能如是乎。其后乃更乘兴铺开《悬瀑自天降 沫飞若雾微·雨中观庐山瀑布》与《我沐匡庐飞瀑下 此心远忆谪仙人》两画。俱是风雨迷茫中之兹境。前者设视点于上,凭高观瀑,漫目飚风横扫,细雨渺微如烟。临崖一子,探身向前,似正凝神静看悬瀑而心有惊叹。后者仍示瀑之入潭处:苍崖壁立,白练或直泻,或转折奔流而下;碧潭轻漾绿波,岸石坚挺,隐显不一。风雨则依然狂肆,如若微闻喧虺之声。吾辈拄细杖而披薄膜雨衣,迎风伫立,虽不辨面目,然其胸中之无边慨喟与纷飞思绪,分明已可推想。诸画因多是表现朦胧雨景,一切入目之细节,自是不当画得过于明晰。而漶漫无物,显然亦又是不行的。唯祈尽可能把握住这“度”而已……


17、4、20-29




继续“阴晴不定庐山行”之画题。拟《观瀑人行山道间 试问其中心切者 可似当年李太白?》、《新识匡庐烟雨道 一泓清水出山来》、《断云下 万竿苍翠 拥一池青碧》、《碧潭腾白水 暝径笼青云》、《碧龙潭·山中一小池耳 何得盛名若许?》及《回瞻五老暮云中》等题句,随兴而为。前五幅,或繁密,或简淡,仍以雨景为基调,皆尤其注意通体之“潇然”感觉。偶得那种于疏雨中略透出微阳之光感,甚欣慰之。另,有鉴于斯山颇具自然之外所谓“人间因素”,相关画中,亦隐约借鉴以“春秋笔法”。再者,象画这等微茫景象,也不觉便明确体会到“绘事后素”、或曰“素描基础”于此之重要性。所言之第六幅画,实乃得之偶尔。记得当时观罢瀑区,乘车离去,忽转身于车窗后方见那大名鼎鼎的“五老峰”,恰恰处在一时钻出云缝间的夕照内,宛若一道巨屏,高峻且复雄壮,兼之光影明显,色调深沉,煞是可觉入画。因而乃有斯题。然兹似亦须作说明:一瞥而过之视象,如何可得画面必须之细节;此画也,确乎亦于事后参照斟酌相关之网络图片为之。


17、5、3-12




附词一首——


凤衔杯·到庐山


阴晴不定青山郁,
无碍此、
面容端肃。
远客前来、
尝满怀诚笃,
经骤雨、
临高瀑。


极昏暝,
越幽麓,
谁便道、
岭头堪宿。
却信穿行历史、
灯微煜,
见隔朝空屋。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02c1bfff57eca80120539efa1229712/37ee8a13632762d0353e1963e5ec08fa503dc6e9.jpg?tbpicau=2022-08-11-05_d87824852044c8fd9bd9587c2d85962d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b047af3fb096b6381195e583c328733/a710b31bb051f819275abe969fb44aed2f73e7f6.jpg?tbpicau=2022-08-11-05_2a5462709ca38adaddddae4234e89c3e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37e731ef7119313c743ffb855390c10/c92e11dfa9ec8a13a31aea3cb203918fa1ecc0e9.jpg?tbpicau=2022-08-11-05_24cf57cfdcbee37e22e4f32876eb9753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86198d41643fbf2c52ca62b807fca1e/fcdbf2d3572c11df17d102ff262762d0f603c2e9.jpg?tbpicau=2022-08-11-05_8464ac8df26e7575a2d8d99d3097fd27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acf3afdd613b07ebdbd50003cd69113/8fdda9ec8a136327a3ed7fefd48fa0ec09fac7e9.jpg?tbpicau=2022-08-11-05_c477878edf58df5dd239eda5cb8790bb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ce33c63c95494ee87220f111df4e0e1/c5b7c9ea15ce36d33a043eec7ff33a87e850b1e9.jpg?tbpicau=2022-08-11-05_fd7bd54f08bd8e7ebb717ffd0fba4ce9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4b204b8d1eef01f4d1418cdd0ff99e0/57e815ce36d3d539463db21f7f87e950342ab0e9.jpg?tbpicau=2022-08-11-05_0ce1f036f13264e2d6c0c5b23a87db66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d691c02b51f3a295ac8d5c6a924bce3/8bcc36d3d539b600cbceb26bac50352ac75cb7e9.jpg?tbpicau=2022-08-11-05_88b93995db568f5ba51a802daa06dc9b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6d378f37f292df597c3ac1d8c305ce2/a8d1d539b6003af3c8ba61bc702ac65c1138b6e9.jpg?tbpicau=2022-08-11-05_68a168f7882f1eb5650194f5f0fd436b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e14a519a5fe9925cb0c695804a95ee4/28023af33a87e950c1174eb055385343faf2b4e9.jpg?tbpicau=2022-08-11-05_3996c2cc024917383bb340ec1e9d765c

(总 1102 篇之第 1073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0: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下旬得画四帧,并手书己词稿一幅。全月得画有十。大暑之月,固只此已足。而自顾进步于昔年者,彼时这月份之作多已草草,少则佳作极难出此;然今十帧之内,尚有三四,甚称己意。尤其原作色墨苍润华滋感更胜电子档,殊觉欣慰。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484.jpg

  1、《草花绽处,清澈春溪下湍滩》。另取视角,直以侃切复又洒脱之笔调,写此溪岸水风轻飏、石滩荦确且整体但见一派澹然旷远的景象。近前绿树荫浓,草葩看似缭乱实则摇曳生姿,配上闲坐观景之人,并与彼岸山梁顶端飞檐小阁儿两相呼应,顿感平添意趣。寻常溪野一游,得不同风味画作三帧,文心慰之。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486.jpg

  2、《竹外缙云风影清,松间隐约见嘉陵·游金刚碑所得》。始为游本市北碚金刚碑组画。久闻其名而初至此地,下车后远观地形大貌,进简易景区门楼将沿麓梁壑涧以下,一切俱在若有若无猜想中,竟甚是引发这厢好奇之心。唯遥远缙云山及朦胧嘉陵江依依在目,亦勾起青壮时之忆。兼斯处偶见松竹映衬,遂穿凿撷取,谋篇构图,并援用己诗一联为题,似倒真可作此游事之引焉。另,左上硕然老松荫蔽山川,右下角处一子有如正端捧画夹般肃然伫立,既属画面对比需要,也为之添得些许特定之意趣。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487.jpg

  3、《溪路幽深曲折,前行浩渺难知》。入景区倘不乘观光车,可沿竹林内一曲回跌宕细小溪流下行。其径逶迤穿过星散老旧黄泥房儿,并见溪干间,多有石桥横亘,草树阴翳。又因方当旅游开发之初,要将此地温泉资源充分利用,是以溪畔不唯挖建了许多浴坑,亦搭建上了不少观景台榭。甚奇特者:满溪水雾弥漫,清凉润泽;映透着麓岭之上煦和日照,但觉光影荡漾,远近云物,常在缥缈之间。原来却是于岩滩内暗设喷洒水汽装置,乃出此“现场特效”。不能不说这想法大好,令这寻常山野,平添了几分灵动气息,甚至可曰“仙境意味”。而一路走去,前景端又如何,尚未可知。恰此亦倍增吾人好奇之心也。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489.jpg

  4、《水气弥漫时,寻常山野溪壑,恍然难辨仙凡》。渐至旅游设施与市井人家稠密交汇地。其竹树花草益见荫繁,而溪野麓滩间,尤觉水烟轻盈流动,宛如薄纱柔缦,萦绕崖壑丛蓁;偏夏阳清艳,浓暗山林,四下光斑闪跳。更点缀以时尚女子徐行曲回石径与越涧廊桥,其恬静宜人之感,一时令此心迷迷离离有如置身世外。今力写此等感受,虽色墨繁复而笔意疏朗,浑然一体之氤氲中,当时一切色光、温度、视象甚或嗅觉,遂毕现于清凉幽粲画境。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491.jpg



  8月上旬勉力得画四帧。北碚金刚碑组画行进中……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493.jpg


  1、《杂树阴森,人行密繁地,不识嘉陵几步遥》。既渐识此金刚碑地,整体即为掩映于茂密山林间之郊野村镇,且内中散散淡淡亦存留前朝文化遗址。然麓森甚是深密,许多地带,竟至荫天蔽日。故尔闲步其间,沿溪徐徐下行之际,但觉彻腑浸润于这清凉幽静环境,而并不知前边何处方才出山以与嘉陵江相接。终于,骤然间密林已疏,天光忽明,崖树缝隙,已见亮晃晃日照江滩。此画着意表达这等感受:色墨浓暗,笔意实沉,但求视象厚重且复所作具体。虽然如此,森黑中仍觉光斑微闪,而簌簌林风,犹隐然传响于密匝溪壑以示其虚灵之意焉。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495.jpg

  2、《密林渐疏,嘉陵清江乃得见》。此进一步表现吾人走出浓荫忽见天光灿烂之视象感,因之特别强调色墨明暗鲜灰对比关系。麓林尽处,碧树影澹,院落台阶径朝溪滩突出;阳伞轻遮之下,游客围坐闲聊。则远方嘉陵江峡,恰处日照中,倍觉霭意蒸腾。近前石栏曲回,一女倚之而正专心将此景象拍摄入手机。画面左侧,亦有游者沿坡岭泉流款款行至;其方当崖岸微凹之地,似有江滩空阔处炎光浩浩荡荡扑涌而来,迷茫映照,顿然使之隐约带有神奇之感。好山好水间一时云物呈妍且复人意汇聚,画者当时既感之于心,而今临案追写,粗拙毫翰点厾于楮幅并积染以层层宿墨,却力求予以精细展示斯情斯境,倒不知果得其韵味否。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500.jpg

  3、《幽咽流泉渐下滩,云光澹处展江天》。却思表现一幅这山溪入江处全景式画图。遂大加删繁就简,剔除干碍崖涧形貌之丛芜,唯存此地大势,并又略将泉流与路径走向强化,由是而得之。其杳暗与光明、实沉与空茫两相对比之状固属一目了然毋须赘言者矣。则江峡阔处,偏偏仍以高大树木遮掩,余情乃令别图可予发挥。笔势苍劲恣纵,墨意丰厚层积;近前碧风扫拂密叶,远外白云飘浮幽江。生动视象有令文心慰藉,而拍摄整理电子图档之际,注目楮幅间,似亦悄然生发一丝困惑之感,亦不识为何。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082505.jpg

  4、《清溪自此入江流·金刚碑下端也》。径直行至壑涧尽处,只见倾斜坡路偕同细细溪流,转而折向嘉陵江滩。一带石墙,拱门之上设眺望廊台,其绿树掩映,恰对依依江景,寂寞航标,清丽闲静之感,委实令人默然嗟叹而怦然心动。其余“景点”设施不论;唯有一艘小小木船置于岸坎,侧畔一对江燕飞绕,愈见斯境之情味盎然。近乎完美之风景,也只可据实写之;搁笔觑目反观幅中点厾有致的笔意,及相对丰富细微的色墨所体现出的自然视象,不觉颔首笑而自语:其有似一现场写生之作耶。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11: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暝昏遥眺鄱阳湖·夜宿牯岭(江汉游 4)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游罢这片景区,旋即准备赶往牯岭。离开此地的那一瞬,忽回过头去,恰恰看见那有名的五老峰,正处在倏然钻出云缝的夕阳照射之下,景象颇觉震撼。因而喝彩不知高低,且是脱口吟哦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尔后车登重叠山岭。暮色中,远眺群峰黑沉,而鄱阳湖一带,岸滩蜿蜒,水光微明,渔火星星点点,个中意趣,亦只吾辈文人墨客方能深感于心。既至牯岭,见其花花绿绿灯火辉映中,街市成熟而人气兴旺,果然非是新开发之地可予比拟。及至被安排到一个三星级宾馆内,又见一应设施齐全,食物亦不算贵且十分可口,真是使人满意。当时便有着一点感想:这花费点钱,由人家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也还是挺好。回想那次彻底“自由行”,昏夜去到舟山群岛上,两眼一抹黑的情景罢!所以看来事情都果是具有双面性的。想到并与荆妻议谈着这些,小酌微醺,回至客房。彼时窗外人声已绝而夜雨淅沥,端可称是情味盎然。念及在此潇潇春雨中,夜宿庐山牯岭,亦真是人生值得回味之事,乃如常又在手机里记下了几段文字,以备日后追忆核实。根据这一段感受,游事归来,整理得几帧画图:《回瞻五老暮云中》、《暝昏登牯岭》、《遥天微见鄱阳湖》、《彭蠡湖畔 点点渔火若星微》、《蠡湖远在暮云间》与《夜宿牯岭“飞来石”》,此随文发布。末后一帧,所谓“飞来石”者,亦即当晚所宿旅店之名。略需说明:这宿处周遭的景象,却是次日一早起身,才见得清晰的。至于画作详情,仍可于随附之“适时手记”中得见。


……当时观罢瀑区,乘车离去,忽转身于车窗后方见那大名鼎鼎的“五老峰”,恰恰处在一时钻出云缝间的夕照内,宛若一道巨屏,高峻且复雄壮,兼之光影明显,色调深沉,煞是可觉入画。因而乃有斯题。然兹似亦须作说明:一瞥而过之视象,如何可得画面必须之细节;此画也,确乎亦于事后参照斟酌相关之网络图片为之。


忆及当日乘车去牯岭途中及夜宿这牯岭事,草拟画稿有五:《暝昏登牯岭》、《遥天微见鄱阳湖》、《彭蠡湖畔 点点渔火若星微》、《蠡湖远在暮云间》与《夜宿牯岭“飞来石”》,依序具体表现。其一,设定方离“三叠泉”瀑区,特地将其压于画之一隅,而画中大片面积则铺开暮色中之山野。作画之际忽然发现这有一问题,便是山形不甚好把握。如传统山水画那般令其呈“仙山”状,固然非吾所取了。则此行一段之现实山景,以“缩地法”而为,却实在又无力“神跃高天而俯视之”,因此略感有其“概念化”倾向,以致生动性明显不够。咳,堪叹那“谷歌地球”,今已不可用了!否则斯事有何难哉:小小寰球,地表所有形态,端是俱可被咱家“玩弄于指掌之间”也。然此亦属个人无可奈何之事。所言之第二、三、四这几幅画,乃可通归之为“变体”范畴,盖其俱为一时之观感生发开来。当时车至岭梁之上,暝暮之间,视野骤觉开阔;遥天之下,隐微可见波光幽暗,渔火散碎如星,缀于水滨。同行之人,言此即为鄱阳湖。心大感而预作推敲兹数题。今实为之,每画略取其异,俱注重渲染效果而突出不同之“湖山暮色”情味,亦颇感得以抒发当时蕴积之游趣。看来,早年自家所惯用的那种“大染”手法,合适之际,还得一用。所曰之最末一画,取自当晚到得牯岭后寄宿之感受。所谓“飞来石”,彼宾馆之名也。记得上山之后,车先是行于暗黑中;忽灯光晶灿,乃至已被打造得花花绿绿之牯岭街道。后七弯八拐的,也不知怎的,便落脚于此了,直到次日一早,才真看清这个所在是何模样。此画便根据这整个现实体验而为,着意突出一种山中雨霁之夜清润、瑰奇之感觉。今观驻笔之画,自觉颇得表达如此这般情致。另附志一点:盖因明日起,吾兄妹们又相邀外出小游,故尔这两日赶了些工,方将诸画尽数完成,甚至于连腰背都弯得个酸软不堪。呵呵。


附记游之词——


凤来朝·夜向牯岭遥眺鄱阳湖


雨后残霞暗,
麓林深、
雉声短暂。
倚车窗纵目、
星辉闪,
极远外、
水光泛。


似觉名湖潋滟,
只当时、
钓灯惨淡。
且一瞬、
犹消减,
寂岭内、
夜如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ce721263ecb0a4685228b315b62f63e/fa6c6f061d950a7b321c8d184fd162d9f3d3c9a2.jpg?tbpicau=2022-08-18-05_c9cd68305fcf7164158f6d355be809e7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9dffcaab71fbe091c5ec31c5b610c30/abf10b7b02087bf438c59435b7d3572c10dfcfa2.jpg?tbpicau=2022-08-18-05_32266494018568f4494b88eda5da543d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374fadfc244ebf86d716437e9f8d736/44b7562c11dfa9ecb20795cb27d0f703908fc1a2.jpg?tbpicau=2022-08-18-05_af1e21026f20df991a142099669bc4e1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95204f3fb096b6381195e583c328733/bc1f03087bf40ad151cd043f122c11dfa8eccea2.jpg?tbpicau=2022-08-18-05_d7d372f6a797227ec5a2ce12abc99eb2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b1d9d8fb3246b607b0eb27cdbf91a35/cd900bd162d9f2d36238e733ecec8a136227cca2.jpg?tbpicau=2022-08-18-05_29a90567e98f9db2abae2d2d16e861f4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7ed21c62559252da3171d0c049a032c/d4b4f603918fa0ec36eea7d1639759ee3c6ddba2.jpg?tbpicau=2022-08-18-05_2f6ca3185622425ad1a2ae424f99a932

(总 1102 篇之第 1074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8#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10: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下旬行止出乎预料,先期只拟作画二帧;后却仍得来“三帧半”…… 2022-08-31 09:32

8月下旬行止出乎预料,先期只拟作画二帧;后却仍得来“三帧半”。所谓“半”者,起首铺开,未毕而身滞另一处也。待近期再去那厢,却予补完。金刚碑组画至此止。
附己诗手书稿二幅,皆近时所得绝句,或已发布,或未。
1、《碧天下,清江出峡极幽深·金刚碑眺望北泉峡口》。再行改换视角,却从航标塔下游方向转往上游看。假设天色将晚,暮霭冥昏,这灯塔则亮了起来。清朗之光煜煜照耀四下渐至幽查之境;近前崖岸礁滩,林树沙径,并那航标站建筑本身,皆被其勾画得轮廓清楚甚至整体呈像神奇。辽远江峡,微茫月下,流水至相对阔处,平静铺开,但觉清波漾影,缓缓朝着下游淌去。其傍崖近水栈道,亦依稀可见。浅滩处些许乱草,摇曳于礁岸之间,于是殊可感知这堪称生动之细节。其余风物,似也尽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际。同一景色,乃又生发如许画境,顾而小慰此心。
2、《绿荫清疏地,蓦然见大江》。沿溪壑另侧归途回望,其山形地貌,连同予吾心之情味,皆略有殊异。凡游山水,每在某一大范围内,从不同角度,细细体察于己画有益之构成关系,由此也对前贤相关论述愈有感悟。斯境取其山道曲环,崖岭对峙;老树枝干纷披,蒿草蕉叶丛中,透视遥江一隅。则一切既已熟知云物,又新成景象。作画适逢居所不定,墨液色汁,一时也只从权洗涮碟砚而为,故尔得来似稍嫌色墨感觉灰朦,倒像是雾霾或微茫小雨天气样的。或唯其如此,还真个可见达某率性画格罢。
3、《伫立溪岸,远眺峡江》。再度于溪壑边回首这片深藏在大城市近郊的纯粹自然山水,感清夏阳光辉耀下之崖岭树屋、路桥溪滩,并远处幽曲沉静之嘉陵江峡,当时即存作画冲动。蓄之于心既逾两月,一经临案,逸趣勃发。逆勾斜扫,戳点挥皴,几加罩染,顿觉落拓不羁笔意之间,暗有天风抚拂;般般云物,则一概凸显于丰富多采之色墨调内。其清亮明晰视象感,似自不待言。较诸前幅,亦又成比照。
4、……题款忘识,半成之作亦未在手边。主旨会意吾辈独坐金刚碑下嘉陵江滩大礁石上,俯仰天地而感浮生若沧海一粟之场景……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9#
 楼主| 发表于 2022-9-9 15: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游庐山随记行踪(江汉游 5)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五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291784.jpg


  (承上)次日游事,却为这庐山之行重点。跟着那司机,在山中来来去去的,也闹不清方向、且不大记得顺序了,只知很是游观了不少地方。唯这庐山天气,真是阴晴不定:忽儿黑雾弥漫,云聚雨至;忽儿又是风卷浓云,倏见阳光,重临片时清和之境。不过总体言之,毕竟当天仍是云雾笼罩之时居多。特别是一早游那如琴湖畔,以及附近的仙人洞、花径等景点,时常皆是穿行于浓密润湿的雨云间。偶尔薄薄的晴光一现,跟即却又是雨意复来,甚至更有飚风助添威势。固然,这对于咱来说,终是也没什么;“也无风雨也无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嘛!况且手里既有伞儿擎着,身上还披着塑料薄膜雨衣。略觉不便的是鞋太湿了些。但,就这,咱也都早有防范措施:预先已将两只塑料袋作为袜子穿在了脚上。呵呵,这点,也不知是咱哪时“悟”出来的了……就这样,或是坐车,或是步行,东游西窜地,山中的景观,无论是自然的或人文的,大体上都已观览到。遗憾的是含鄱口未去,说是因这天气,去了也都是毫无意义的。而那望江亭倒是去了,且实地感觉也还不错,但亦是云遮雾障的看不出去。好在咱画者游山,肯定是完全不同于现场摄影之人,这“实境体验”,连同其随之而自然生发的联想与假设,最终都会在己艺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因如此,虽是此行匆匆,兼之视野还受到天气干扰——实则于画儿言之,就这,亦真个也都未可断定,倒是“天公不作美”抑或“作美”!——总而言之罢,待游归之后,在这心海之间“捞取”那“飘浮之物”,竟依旧是感觉大有所得。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蕴酿与实际绘制,从这当日游事中,计得画作近三十帧,此择其十余帧,一并随文附之于此。也不一一提及具体画名了,却通可于“适时手记中”得见,包括其得来之相关情形——

  依序拟作庐山如琴湖题材六帧:1、《如琴湖畔 今何风雨如晦》;2、《丽湖兼得据仙山》;3、《一湖以甚名青史?》;4、《烟云骤然起湖山》;5、《庐山如琴湖即景也·林麓静谧处 微见一泉石上来》;6、《沿湖一带 亦觉清音蕴山灵》。其一,湖滨滩岸参差,楼墅廊台映现于山林水泽;而天光晦暝且是风雨潇潇,湖中亦波浪涌起。画境于宁静间微示不安状态。其二天色微霁,湖岸边别墅环列,水面亦然如风轻掠,波光荡漾。近前坡路侧,大松有如华盖,旁设临水坐椅,二人面湖憩之,似眺望对岸而暗含惊慕。其三亦示晴和湖面,岸畔诸物,约略类同于前。稍异者,两岸一为松荫掩映下之青森旧墅,一却弱柳摇风,疏林中凸显新芽怒发之树。有群凫浮游水上;天幕间层云积叠,明显觉着映透出赤橙之光。其四,湖面相对空茫,寂寥廊台径向遥天。淡白波纹间,数凫或洑或翔;视线所及处,天际大团白云,似轻盈扑向岸边雾气腾腾之山麓……其五写湖岸岩林,景物趋于实在。幅中野墅背靠茂密林树,触目甚觉葳蕤,且有亮白之泉,自林间泌出。曲折之石径板桥,若长带般系于水、岸之际。画之下方,虽只示湖之一隅,仍觉波声拍拍。其六,画之近前,水上铺设扶栏长桥一道,桥角花株粲然。中景或廊亭,或庑殿,俱隐显于疏落芳树间;远景则一派烟云翻卷,纵有山亦不可见矣。诸画凡点景人物,皆会意吾夫妇,并多是于雨中各自撑着伞儿,形态颇显逍遥。作此组画也,有一体会:虽所作俱为湖景,且犹为同一湖景,然则已自弄出数般花样,此毕竟首先须据实感,次亦须凭长期经验。不然,所作之画看去已是没甚区别,更遑论还得拟文以作表述?

  17、5、23-26

  作《黑雾弥天 焉识险峰峙何地》、《此即号称劲松欤?》、《暝云掩罩仙人洞》及《众生汇聚梵音泉》四画。俱是当日冒雨行于庐山道中观览得来之境。其一,大崖劈面突立,松枝披拂之下,数人伫于崖顶,而远外雨雾厚重,一物莫视焉。其二飚风吹雨,游人多俯首撑伞行于曲折石径。中有一人(会意吾辈)披覆黄色塑料雨衣,摊手指向一品相寻常之松,似发笑问。盖此却乃真实境地得来之感,万万杜撰不出的,连彼松形态,亦取之实物,此特作说明。其三景致相对完整,展示崎岖山道间,穿逾一小小门墙,至于那有名的仙人洞景点。自然,洞府亦只能是于巨大岩石下,略作黑块以为隐示了(事实亦此);而那同样取之于实地的林麓大势,此时尽在迷雾之中,看去微觉凄恻压抑。亦将貌似赶集般热闹的众多游客几乎尽数抹去,仅存必要之数人点景而已。其四,由画名看,即可知晓,已于俗众与仙梵的对照中,微含点评之意。然则亦又因吾人那身着黄衣之影,立于幽蓝之苍崖暝雾间,事实上已具别样意趣,兼之画中石纹泉流形态本多变化,是以整个看去,倒觉颇显美感。此之数画,也称是为这匡庐山中,久已为大众所熟知的“名胜景点”写照了。立意或不类于习常,亦只好恭请观者细加体味。

  17、6、1-5

  拟作访白居易庐山“花径”旧址之画四帧。1、《一行幽径 数声啼鸟 谁识此曾隐诗佛》。写清疏春雨中,吾夫妇二人撑伞徐行碧苔幽森之绕墙小径。路旁缓坡间浅流轻漫;矮墙之内,芳树婆娑,高松挺屹。树荫里微见雀鸟悠闲。透过树隙,亦已隐见远处的白氏居所。整个画面,自觉弥漫一派恬淡清新气息。2、《花径岂曾缘客扫 游者虽众雅人稀》。画中雨意益浓,满幅一片潮润濛霏之感。直示此景区正门处,大小不一之春松及杂类树木,或疏或密、或浓或淡披拂于迷离烟雨;众游客隐约集结于门庭下,一子疏离于侧旁;远处则可见水波轻漾之如琴湖面。因雨景之故,画面倍感朦朦胧胧,然而门额之“花径”二字,犹晰然可辨焉。有点意思的是,将兹匾牌本身色泽的深浅关系置换过来,诚所谓“颠倒黑白”是也。唯读者诸君,倘能体味画中诸物,形色原已依赖墨意,则不难理会何以必当如此。3、《丛树青森地 敢是骚人归隐处·白乐天匡庐居所也 吾尝拜谒之》。写园林一隅,有卧石题刻,寂寞横陈于落花之下;周遭松色过雨,尤觉苍黛之气萧森。远外湖畔,直写诗人居所,白氏塑像拈须伫立庭外,一子于近前躬身虔敬施礼,自是会意吾辈。画面于荫密间显其开阔。4、《香山小像立湖滨 游者虽如斯 叹孰若吾忱》。画面近前置小小拱桥,一子撑伞伫于桥上,似若有所思眺望着隔湖之白氏立像及居所。湖岸一带,树影之下,众多游客络绎不绝,皆兀自行去,却益显出立像之索寞。此将塑像比例画得显大了些,或此亦即彼在吾心便是如此罢?呵呵。而画中之境,微雨斜风,云物历历,麓林疏落有致,笔意亦甚感清放。通以此四幅观之,俱存洒脱无羁之情味,已然将探幽访古之意蕴率性表达。想到此生不觉间倒也颇拜谒过好些个古贤之遗址,心中既感欣慰,笔下乃便自是趋之顺畅。

  17、6、6-13

  作《美庐潇潇雨》、《幽鹃盛艳 敢因此地瘗英灵?——游匡庐偶然感之也》、《一池齐天 是以水泄如瀑·匡庐即景》三画。其一,吾夫妇二人撑着伞儿,朝着那前朝遗址“美庐别墅”走去。弥天一片亮白之雨,地面石径油滑,丛树飘摇于风雨间,且有残花落下;远年遗物,亦依稀散见于幅中。自觉这凭吊之情味,表现得颇足,而整个画面,也算是繁简得当,虽写实境却未拘泥之。其二,仍是这两人撑伞徐行于林下。此乃一片劲健如虬的老松林;林间薄雾弥漫,愈显众松形态参差错落有致,从而整体也甚觉通透并富于层次感。林外路旁,则开满白色杜鹃花。引人注目者,松间有高大牌楼,且有平阔之径,直指画之深处,而彼处赫然可见矗立之碑……此为游历实感,虽是亦经过加工组合。却原来这是当年抗战所留下的中国军人烈士纪念碑,其凛然气氛,至今震撼吾辈心灵。因以翰墨聊抒此情。画之其三,亦这庐山中一真实景致,然却经过吾人由特定角度观察、并运用传统之散点透视法则予以整合,故尔得此独特视象。画中景物表达已称具体,不作赘述了。唯有高高堤坎上,那小小人影,却与这片高旷之天地相映成趣,乃是作画之际,一时信意得来。

  2017、6、14-18

  随兴作得当日于庐山中得来之六幅景致。其一《寂林旧影·山深里,人道是、一片在此久轮映》,识者皆知,彼处为电影《庐山恋》专门放映地。吾人行之于邻近山麓,遥遥观之,虽未打算前去,而亦觉有趣,因以事后忆写斯图,得其大意而已。想当初,此画中屋院招牌上隐约可见的那两个人影,曾令多少人为之倾羡!画之其二,《仙山果据真气耶?不然,岂得巨树如许!》,写山中颇负盛名之“三宝树”景点,基本据于实情,略得此季节老树逢春之萧疏森润气息。吾人一向谓之,富有历史感之名山,方存伟树,此当其谓矣。画之其三,《乌黄二龙潭 深藏林间树·庐山中觅趣也》,写吾人独自撑着伞儿,穿行于雨雾弥漫之山;幅中上下两端,隐示黄龙、乌龙二小潭。自然,此皆会意罢了。唯大写笔意间之湿润迷茫气息,感觉倒也表现得兼有洒脱与精微之韵致。彼时,荆妻力气不支,已歇息在三宝树附近人多之处,而吾辈但为吾画,则何以劳累为念,是以依旧兴致勃勃。画之其四,《湍溪翻卷若滚绣球 达人觅趣直入黛云深处》,乃写彼时访寻电视剧《西游记》拍摄景点,而吾人此前既有《滚绣球》一词描述斯情斯境,且是这山中溪水湍急,果是若滚绣球焉,于是乃有此画题。略须说明者:彼时尽管山中藉水声益显静寂,然游者毕竟颇众,而吾画自当独取其闲静之意耳。画之其五,题为《庐山纪行之作也·古寺迷云中 几声啼鸟添幽静》,却是换得一个角度,假想由下往上,玩味那黄龙古寺隐现于烟云缭绕间。画中颇得迷雾淡然、万籁空寂之意味,而且整个于疏放笔墨中,犹显其精细之感。末后一画,《匡山春暮弥烟雨 林麓幽深苔石滑》,并不拘泥于实情,但求表达山中暮云四溢、微茫春雨中万象清润静谧之感觉。自认为画得相当干净利落且是精致入微,麓林间所有云物,虽俱似是而非、若隐若现,但亦无不生动有致而颇具整体之丰富性。在这“落笔无悔”的宣纸上,毫厘不爽、一气呵成此等感觉,其难度,非吾画者,岂能真正知晓。看来,亦是吾人辛劳一世所得之回报罢。

  2017、6、19-30

  铺开最末几帧庐山纪行画作,俱是当日忽东忽西行于山中之感。其一,《新阳微出 幽麓间 万株高树 势若逢迎邀宠》,写山林中一段弯路,一座房儿边,众木尽向薄云间隐微之日,而林下泉水淙淙,仍因山形径自流泻。其二,《伫足高堤岸 遥观山那畔 似有风雷动地来》,会意吾人立于山池堤坝边,远眺山外之山,而彼处层云翻卷,闪掣之雷电,明显可见。联想此山特殊历史,则画者心中之慨,不难推想。以上二作,亦算是中国画蕴意之某种尝试了。其三,《山池一抹白云微》,写煦阳临照下之雨后斯山,笔意轻简灵动,墨色悠淡净洁,幅间弥漫一派清新宜人之气。其四,《人行麓林间 焉知侧畔是高岸》,写二人依旧撑伞徐行密林微雨中,前方已遥遥可见那望江亭儿,则或画中之人,本身亦并未知晓。尤其浓云翻滚于高天大壑,置身境内,实难辨识这近旁崖岸,究竟又有几许之高深。其五,《望江亭下 浓雾千重 蔽却万仞高岸》,直示漫天白雾弥罩下的这庐山望江亭,近侧松林幽深、山花清丽而崖树随风卷拂,吾夫妇二人怡然憩息林下,整体境界沉静亦复空茫。其六,《想见万仞高崖下 层云尽散夕阳时》,其实已纯属假设之景。当时满天大雾,向崖下望去,视野不过数米之内,而似隐闻山风回荡,流水潺潺,因而遗憾之余,乃不由暗想:倘是天色晴好,且是设若有人跃出事境之外,凭高俯瞰这崖亭一带景象,倒又会是怎生一般模样?是以当时便构想得此图,事后遂实实为之。终是意念派生得出,不可以具体细节取胜了,唯重其大体气势而已。吾人庐山之行所得之画,至此即止。



  完整图帖——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40906601669460512/




  (总 1102 篇之第 1075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0#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蜕心堂9月中旬画作四帧,游北碚嘉陵江峡得境·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400401.jpg

  1、《白云下,古峡幽江唯静谧》。既入江峡,隔岸但见崖岭高耸,北上公路,却如勒带般系于山腰低处。沿途亦偶见与那北温泉景点相关的些许房屋。而此岸则古道幽静,草树青森;或也有航标站一类设施,于萋寂荒率之间,竟微觉荦确雄辩似地呈现于彼。触目整体视象,却是高天浩渺,云光水影,融一派清艳于无形碧落。写意色墨,聊志这独特观感及恬然游兴。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400402.jpg

  2、《古之栈道残迹犹在;今者滨江壑涧,一桥勾结》。足下所行步道这边,沿线偶见古之遗迹。然隔岸所见,峡壑之间,则或每为今世高架索桥勾通之车行公路。崖岭起伏,夹束清江;水流曲折,间有悬泉隐现于丛蓁野树,观之别是一番趣味。硕壮之笔戳写此等景致,务欲求其简率刚健。惜乎绵柔纸性不甚给力(与昨所用略带一二分矾熟之硬质纸张不同),毕竟亦与所期视象有些差异。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400404.jpg


  3、《竹径青森地,峡江骤开,人道临滩处,夏水淹没张飞泉》。傍崖一路忽折转低下,与细小溪沟并至沙石相间江滩。闻道于此尝有蜀军所遗饮水泉眼;只今适逢汛期,已杳然不见。大礁之下嬉水逗留,闲观开阔江峡,轮船偶尔经过,所激小浪,亦如绸旗微舞般轻柔。是亦另具一番情味矣。信笔抒写此般景致,腕下所出流畅且复动静相生之色墨块线,自顾却与整体视象感觉甚是谐调。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400408.jpg


  4、《野篁盈岸掩松青》。峡内崖岭深处,林树荫天蔽日。一径忽高忽低穿行岸壁间;时有泉流悬挂,石桥横陈。人行于兹,但觉漫山遍野篁竹尽于清风中吟啸翻舞,却偶有数株大松亭亭玉立于彼,竟别是一番神韵。触目则天光云影,斑驳陆离,复又浑然一体,俯瞰自北而南、波声拍拍之嘉陵江水,通呈其浩大之势。感之乃以三尺整纸倾情描写斯境。磊落块线悉出于信意手笔;若欲匀染岂复不易,唯特以此看似相互“撞击”之视象,表达这生机勃勃之造化情致耳。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5-23 14:13 , Processed in 0.1475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