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应聘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对虾1    时间: 2016-8-8 11:19
标题: 应聘记
本帖最后由 高山对虾1 于 2016-8-8 12:33 编辑


     
   谁都知道,应聘是人生的又一个坎儿,说它是“过关”,也不为过分。

说起来,这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对于此事的一些细节,我已淡忘了许多,但这篇日记,却记载得很详细。。

     今天是人才招聘日,我的心中隐隐有一种兴奋,其中似乎夹杂着相当成分的紧张。我把应聘所需要的各种“件儿”早就准备齐全了。一大早,我草草用过早餐,便朝招聘处奔去。好家伙!那里已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活脱脱地像个农贸市场。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悲凉,那是因为,前来应聘的,都是苦读十几二十几年的天之骄子,此刻却正在如农贸市场里蔬菜鸡鸭一样,任人挑来选去、品头论足、挑肥拣瘦!

   招聘开始了。应聘的“天之骄子”们一阵骚动之后,逐渐趋于秩序井然。“招聘官”是一位四十岁左右、面皮白净、戴着一副细边眼镜的男士。前边应聘的几位,没用多少时间,便纷纷落马。他们失望的心情,全部挂在了他们还略显稚嫩的脸上。
   排在我前边的,是一位长得颇有些姿色的女学生,(至于她的面部是否经过整容处理,我无从知晓)。在她与“招聘官”对答时,我听到她的声音很甜,话也很嗲。我探头偷看了一眼她的“硬件儿”,大本。很好!她很幸运,被录用了。
   我的心情,由原先的有些惴惴,此刻竟然感到有些“把握”,因为我觉着,不管怎样,我的学位总比她要高一点吧,她行,我应该也行。
   我把“表儿”恭敬地递了上去。那“招聘官”很仔细地看着我的那些“件儿”,那眼珠儿在镜片后,阴晴不定地转动着,我的惴惴感,再次萌生并逐渐增强着。
终于,他说话了:
“从成绩上看,你学习还算可以,不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能不能行?”
我听出了他的挑剔意思。立即从“件儿”中抽出了在校荣获创作奖的证书递上去。他看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说:
“看样子,你的笔头子好像还行,不知道你的语言能力如何?我们的工作,是外出采访时,要跟人群进行言语交流的。”
我心中有点好笑,北京人的语言,全中国的人都能听得懂。可我还是从“件儿”中翻出了朗读竞赛获奖证书递给了他。他又微微点了点头。
   他端详着我,慢慢说道:
“看你的样子,白白的脸,身材也有些单薄,不一定能够适应采访这等颇费体力的工作。”
我心里涌起了一股怒气,工作能力跟脸皮白不白有什么关系?我迅速翻出了学校运动会1500M跑步第三名证书递给他。“招聘官”看后,又思考了一会,总算点头,答应试用了。这就算过关了。
   我有一种被审查的感觉,我咽不下这口气,我要想办法报复他(招聘官)一下。


   从以上日记上可以看出,刚毕业跨入社会的我,显然十分稚嫩。当时的我,还没有修养到胸中可以行船的宰相的水平(当然,现在也没有修养到),就在当天,我连夜写了一个微型电视剧本《招聘现场》,投稿到某杂志社并得以发表,剧本写得很演义,是有意把招聘官的形象歪曲臭骂了一顿,算是多少出了一些我心中的怨气。


   上班后,我与那招聘官居然在同一个办公室,几天相处,他那倨傲的形象荡然无存,倒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后来得知,他的学历是大专。几个月的相处,他跟我成了朋友,两年后,他成了我的业务下属。一次,我俩喝酒时,我问他:
“你还记得招聘时,你的那幅严肃形象吗?可是把我吓得够呛。”
他听了,哈哈大笑,说道:
“在那种情况下,就得端着点儿,这是中国的国情。”
   是啊,这的确是中国国情!中国的现实是:一个人,只要手中握有了一点点权利,马上就会跟原先的他判若两人,语速慢了,语音低沉了,下巴抬高了,白眼珠明显地上移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架子,也就是“端”。权力越大,“端”得越厉害,直到让人不敢仰视。


作者: 踏雪闻香    时间: 2016-8-8 12:14
哈哈,形象,客观。观察仔细入微,难得的一篇纪实文章,点赞!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16-8-8 21:28
文章反映出招聘现场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心里描写细腻,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欣赏,问好。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6-8-8 21:29
不知中国适应就业的人有多少?没有就业的有多少?看文章可见一斑。文章描写刻画紧扣主题,言语简洁,笔锋犀利。
作者: 高山对虾1    时间: 2016-8-8 22:50
踏雪闻香 发表于 2016-8-8 12:14
哈哈,形象,客观。观察仔细入微,难得的一篇纪实文章,点赞!

感谢老师您的关注与鼓励!
作者: 高山对虾1    时间: 2016-8-8 22:51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6-8-8 21:28
文章反映出招聘现场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心里描写细腻,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欣赏,问好。

感谢老师您的一贯关注与鼓励!
作者: 高山对虾1    时间: 2016-8-8 23:01
老党 发表于 2016-8-8 21:29
不知中国适应就业的人有多少?没有就业的有多少?看文章可见一斑。文章描写刻画紧扣主题,言语简洁,笔锋犀 ...

如今就业的定义拓广了,只要能够挣到钱养活自己,就被认为已经就业,至于这岗位是不是能够发挥其专长,也就是说,是否专业对口,那就另当别论了。我在《浪费》一文中列举了学量子力学的,去乡下种蔬菜大鹏,学空气动力学的,去当了卖猪肉的小刀手,学航天的,却到深山去养野猪……这样的怪现状,居然被政府大肆宣传为“创业”,不知他们这样宣传的目的是不是希望大学毕业之后的学子们都效仿这些“创业”者?说穿了,还是中国人爱面子,不希望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有多少失业者。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6-8-9 05:08
老党 发表于 2016-8-8 21:29
不知中国适应就业的人有多少?没有就业的有多少?看文章可见一斑。文章描写刻画紧扣主题,言语简洁,笔锋犀 ...

批来几棵白菜去卖,也算就业吧。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6-8-9 20:30
差点儿“掉”了这“应聘”!读罢,有些难以忍俊。仔细一想,此生居然没有真正地应聘过,真是非常遗憾。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