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难忘的那三年(粮食关) [打印本页]

作者: 上下游    时间: 2016-3-24 17:17
标题: 难忘的那三年(粮食关)
1960-1962年(也有资料说是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困苦不可言状,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达4000~5000万(数据来自百度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唯一的一次人口负增长。这次“困难”,当时的宣传归咎于“苏修卡我们脖子”,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事实上却是人祸大于天灾,正如某首长所说的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三年困难时期之前,先是大办钢铁运动,后是人民公社化,都对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过来人回忆(我也依稀记得),58年、59年,庄稼长的都很好,但大锅饭、大食堂,加上大炼钢铁,庄稼没人管,许多都烂在田里了。浮夸风、官僚主义更是三年困难时期和群众非正常死亡的罪魁祸首。
这三年我8~10岁,这个年龄虽然尚不懂事,但让我始终忘不掉的是那饿肚子的滋味和那些个填饱肚子的吃食。
那三年,我和姐妹三人是随母亲在隆兴场度过的。最开始和最初的印象是粮食定量减了,每顿放在“罐罐头”的米少了,后来“罐罐头”加了杂粮,甚至到月底没粮食尽吃红薯了。俗话说“一顿不饱十顿饥,十顿不饱啃烧箕”。长达三年的饥饿,饿的是皮包骨头,“只长肚子不长个子”(捞毛捞草塞肚子充饥,肚子成了“死肚嵌”)。补了三年(1963~1965年)到小学升初中时个子才1.32M高,——这不“三年困难时期,长身体受影响”。(一)
说来你们可别笑,那几年,肚子都填不饱,哪来油水和营养,没有油水和营养,晚上就要多起夜(解小便),小孩的我“来尿”(尿床)也就避免不了了。这不,天天晚上“来尿”,有时甚至一晚上来二、三次,毫不夸张地说冬天的床铺从来就没有干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妈没有少操心,什么方法都用了——听说猪尿包灌糯米煮食能治“来尿”,结果效果仍不理想,哎!
第一年,大家都没有“经验”,定量少就少吃点,实在饿得慌就弄点瓜果蔬菜充饥。
第二年,大家就开始想办法了。用粮食计划去换碎米,用计划去换杂粮,以求填饱肚子。
第三年,大家的办法就更多了。政策也开始有所松动,大家可以找点田边地头种点杂粮蔬菜,养点家禽,改善改善生活了。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适逢收获季节,还可以去捡拾点粮食。夏粮收割时,捡点胡豆、碗豆和小麦;秋收时捡点稻谷、高粱和红薯。因母亲是当地老师,许多社员都认识我们,因此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掉些粮食,所以每次我们去捡粮食都有不错的收获。如果没有这些捡拾的粮食,恐怕很难度过那些饥寒交迫的岁月。
在那些个饥寒交迫的岁月,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觉悟是非常高的,生产队收割的庄稼堆在学校的礼堂,尽管没有人看管,但没有谁去动一粒。谁会相信,但的确如此。(二)
在隆兴场的日子里,有几样事让我记忆非常地深刻:
一是夏粮收割时去捡粮食,我们会将捡到的胡豆、碗豆或小麦(连壳)放在桔杆里烧熟,然后择取食用。如此一来,往往弄得“花迷戏脸”。   
二是采摘兔草喂养兔子。由于兔子繁殖快,喂养的兔子多,因此经常“打牙祭”(改善生活)吃兔子肉。
三是到河沟搬(土语)螃蠏、摸泥鳅,到田里捡螺蛳。有一次我和宋世友(宋一模校长的儿子)到河沟摸泥鳅收获还蛮大呢,在一个孤立的小水凼头捉到了一脸盆泥鳅,饱了二家人的口福。
四是难以忘掉那栽种在核桃树下的“棒棒菜”。不知是饥不择食还是咋的,直到今天那“棒棒菜”的滋味让我始终忘记不掉。
五是仍让三妹记忆犹新的是小小年纪的我趁大人不在家偷偷做“烧饼”来吃。
六是刻骨铭心的一件事:一次学校吃肉,听说外公要到隆兴来,我将猪肉留下给外公,结果当晚可恶的老鼠将留给外公的肉偷吃了,气得我含着泪大骂“狗日的老鼠”。
七是怪我母亲抠(土语——克扣)我肚皮,其实每顿母亲和姐姐都要赶点(挪的意思)饭给我吃。
八是小小年纪的我一餐竟吃了32个糯米汤粑……。
要叙述的实在太多,一桩一件也实在让人心酸。(三)
1962年,我们跟随母亲回到了土城,这时困难时期尚未结束,生活还得继续。我们就跟着外公谋生活,当然这时政策已经逐步放宽,人们可以通过劳动搞点小营生。诸如做点副食加工,
搞点家庭副业,也可搞点种植、养殖。路子宽了,也就有了生计。
在此期间,我和老表就常常帮着推销副食品,用外公加工的烧饼拿到过往的航运船只上换取粮食,赶场天帮着卖食品、卖凉水,以赚得微薄的收入。
在此期间,全家人全体动员“打草帽”(编织草帽)、做“蚊香”,以此挣得一块八角,贴补家用。
在那个时候,拿钱都买不到物资,还不用说没有钱。为了“救命”,我父亲将土城街上的房屋都变卖了,得到300元钱买得几十斤大米;为了生活,外公同样将陶场坝乡间房屋换了几斤猪肉!更有甚者,当时流传着“一斤猪肉一个干部”、“10大米一个干部”、“20斤南瓜一个干部”等等。可见当时物价竟然如此。(四)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饥饿使人们什么都不顾忌,真可谓:“麻雀吃胡豆——不跟屁眼商量”。我曾经吃过的食物有:糠粑、蕨根粑、枇杷皮粑、油饼粑、苷蔗皮粑、豆渣粑、“消肿糕”等等。因外公在供销社上班,有时也带些诸如兔子头脚和内脏回来弄干净吃。有的人还因饥饿吃“观音土”,结果是吃进去却拉不出来。人们因营养不良普遍浮肿,甚至怀不上孩子。
往事不堪回首,还有句话讲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这场灾难中能够幸存下来,就是不幸中的万幸。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讲,当年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无足轻重,谈论是非曲直更无必要。现在人们要的是:社会安宁、物价稳定、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子女孝顺,家庭和睦。仅此而也!(完)
(作者:承上与启下)
结束语:我已经过这三年困难时期(时年8~10岁),情形与“人世尘埃”叙述的差不多。三年困难时期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只要我们这一批人没有死完,这记忆就不会消失。
  三年困难时期与反右、文革等一样,是共产党执政中犯下的严重错误,谁也不能否认,重要的是共产党能拨乱反正,勇于纠错,这才有今天的改革开放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至于当初究竟死了多少人,这似乎显得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承认事实,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当还原历史,告诉全国民众,那三年究竟死了多少人????应让国人明白,更让党和国家领导人清醒,将来不能再犯如此大错,不能再走犯错的老路。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6-3-24 20:00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6-3-25 19:52 编辑

三年自然灾害,绝大多数资料是指1959——1961。文章的结束语我建议您删掉。我的感受是:我们这个年龄,应是珍惜当下,享受未来。纠缠于您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得不到答案的问题,空耗细胞、甚至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没必要。那个年月我有记忆,万幸,觉得现在活得还可以,所以,面对无能为力的事,就束之高阁了。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