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修改《行香子》一首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29 18:52
标题: 修改《行香子》一首
本帖最后由 子曰 于 2015-8-29 19:22 编辑

修改稿(晁词体):
一驾牛车,满载萌娃。笑无邪、童靥如花。碧枝红果,黑蔗青纱。蓦飞了雉、惊了鸟、走了鸭。
羊肠小道,横斜乱草。啖不完、畅爽清嘉。山鲜野烩,好客农家。尽稻中鱼、山中笋、果中茶。


附《行香子》词谱
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晁补之
  前岁栽桃 今岁成蹊 更黄鹂久住相知 微行清露 细履斜晖 对林中侣 閒中我 醉中谁 
  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中中中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句中中仄句仄平平韵


  何妨到老 常閒常醉 任功名生事俱非 衰颜难强 拙语多迟 但醉同行 月同坐 影同归 
  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句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句中中仄句仄平平韵


原稿(旧韵苏词体):
一驾牛车,满载囡伢。笑无邪、童靥如花。惊灰尾雉,指绿头鸭。看红龙果,黑皮蔗,隐青纱。
羊肠小道,软糯泥沙。拂长草、利剪咔嚓。飧玫瑰露,沐漫天霞。享稻田鱼,深山笋,忘还家。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29 22:22
“笑无邪’‘已经有”笑“,再用”靥“是否合适?因为”靥“常与‘’笑‘’组合,很容易被误解为语义重复。”面“可否替换‘’靥‘’?
作者: 岸芷    时间: 2015-8-29 22:30
原稿与修改稿各有所长。修改稿两结比原稿的两结合乎句法。
作者: 四季风    时间: 2015-8-30 08:21
“萌娃 ”比“囡仔”好。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8-30 08:56
上阕三个“了”字是不是出了?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0 09:51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0 08:56
上阕三个“了”字是不是出了?

第二个”了’‘好像还行。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11:16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0 08:56
上阕三个“了”字是不是出了?

那里不是读轻声吗?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8-30 12:48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11:16
那里不是读轻声吗?

词谱里没有轻声这一说啊?而且轻声与平声是不相容的。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13:15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0 12:48
词谱里没有轻声这一说啊?而且轻声与平声是不相容的。

那不是用新韵吗?晕了。难道那里也读liao三声?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8-30 13:19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13:15
那不是用新韵吗?晕了。难道那里也读liao三声?

了在新韵中读le轻声,不等于平声啊?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13:29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0 13:19
了在新韵中读le轻声,不等于平声啊?

那轻声=仄声?不知道啊!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13:40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0 13:19
了在新韵中读le轻声,不等于平声啊?

刚查了新韵表,了属二波阴平,没有出啊。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8-30 14:53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13:40
刚查了新韵表,了属二波阴平,没有出啊。

原来新韵里了属于平声,那是我孤陋寡闻了:P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15:09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29 22:22
“笑无邪’‘已经有”笑“,再用”靥“是否合适?因为”靥“常与‘’笑‘’组合,很容易被误解为语义重复。 ...

靥,酒窝也。就是笑了才会有可爱的酒窝啊。面,只是说脸,感觉就比较泛泛了。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0 19:26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15:09
靥,酒窝也。就是笑了才会有可爱的酒窝啊。面,只是说脸,感觉就比较泛泛了。

     说的对,“酒窝”本是“靥”的喻体,现在再把它比喻成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形式:靥像酒窝,酒窝像花。这样的比喻,有时在别人的作品里也见到。如;心潮如大海,波涌浪花翻“。
     你大概是舍不得这个”靥“吧?我瞎猜。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19:59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0 19:26
说的对,“酒窝”本是“靥”的喻体,现在再把它比喻成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形式:靥像酒窝,酒窝像 ...

那倒没什么舍不得的,主要是改得面目全非,挺痛苦的。:L第一次写这个行香子,开始是随心写,没有刻意选韵,写完要修改才发现用的韵不好,字太少了。前面按直言老师提出的格律上的问题修改,总感觉找不到合适的韵脚替换。主要是一开始没注意结句还要“同字在中”这么麻烦!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20:07
岸芷 发表于 2015-8-29 22:30
原稿与修改稿各有所长。修改稿两结比原稿的两结合乎句法。

很久不见岸芷,怪想念的!确实,改完总还是不尽如人意!还请多多指拙!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20:07
四季风 发表于 2015-8-30 08:21
“萌娃 ”比“囡仔”好。

谢谢四季风老师!还请多多指教!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0 20:10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19:59
那倒没什么舍不得的,主要是改得面目全非,挺痛苦的。第一次写这个行香子,开始是随心写,没有刻意选韵 ...

麻烦好,这说明你认真对待写作。如觉得无所谓,那肯定没有麻烦。一个人如果为不当吃,不当喝的事儿麻烦,一般来说,都是自找的。但是,这样自找麻烦的人,应该是有生活情趣的人。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20:18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0 20:10
麻烦好,这说明你认真对待写作。如觉得无所谓,那肯定没有麻烦。一个人如果为不当吃,不当喝的事儿麻烦, ...

现在就剩下这点儿乐趣了:lol不过我查了靥,直接就是酒窝的意思,不是比喻哦。不过您说得也有道理,酒窝像花,不如脸像花。就是觉得这个面字好像太平淡了一点。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0 20:40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0 14:53
原来新韵里了属于平声,那是我孤陋寡闻了

西窗老师,那个靥字您觉得换成面好吗?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0 21:40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20:18
现在就剩下这点儿乐趣了不过我查了靥,直接就是酒窝的意思,不是比喻哦。不过您说得也有道理,酒窝像 ...

不是比喻,难道脸上真长了‘酒窝’'?就因为它的形状像到酒时,酒在容器中形成的“窝”才叫‘’酒窝"。为什么同样是脸上的小肉坑儿,麻子就不叫”酒窝“?因为没有相似之处。
作者: 岸芷    时间: 2015-8-31 00:45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20:07
很久不见岸芷,怪想念的!确实,改完总还是不尽如人意!还请多多指拙!

不知怎么的,改版后我这里上四季歌很困难。我也怪想念你的,偶然溜你QQ空间看诗云。呵呵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05:30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8-31 05:46 编辑

牛车,满载萌娃。无邪、童靥如花。碧枝红果,黑蔗青纱。雉、惊鸟、走鸭。
羊肠小道,横斜乱草不完、畅爽清嘉山鲜野烩客农家。尽稻中鱼、山中笋、中茶。


    品读个感:此作虽较前为佳,修改后,除“轻声”字运用,律韵“基本上”无误。然而,就诗词而言尚嫌“白话口语”偏重,欠古体诗词“韵味”;且无论从“轻声律韵”和“字句文辞”,还是转承递进“意、象”,都似疏“瑕疵”,(尤标注红字体处)均可酌调整精善。作品不厌改,越改越精!难得交流共议,呵呵,惟学术思想“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惟于夜里写作间暇,大致看了一下词作;天亮了,又是通宵未眠;困了,先到这儿,容后详参……)谨欠!{:soso_e112:}遥握,{:soso_e181:}问好子曰!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05:41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0 13:19
了在新韵中读le轻声,不等于平声啊?

附议!遥握,{:soso_e181:}问好西窗老师!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05:49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20:18
现在就剩下这点儿乐趣了不过我查了靥,直接就是酒窝的意思,不是比喻哦。不过您说得也有道理,酒窝像 ...

“酒窝像花,不如脸像花。”同感!遥握,{:soso_e181:}问好子曰!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05:51
岸芷 发表于 2015-8-31 00:45
不知怎么的,改版后我这里上四季歌很困难。我也怪想念你的,偶然溜你QQ空间看诗云。呵呵

同感!亦甚念!遥握,{:soso_e181:}问好岸芷版!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05:54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29 22:22
“笑无邪’‘已经有”笑“,再用”靥“是否合适?因为”靥“常与‘’笑‘’组合,很容易被误解为语义重复。 ...

呵呵,“略同”哦……遥握,{:soso_e181:}问好张垣兄!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05:57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0 12:48
词谱里没有轻声这一说啊?而且轻声与平声是不相容的。

“轻声与平声是不相容。”附议!(此点无论新、旧韵)遥握,{:soso_e181:}问好西窗老师!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06:01
四季风 发表于 2015-8-30 08:21
“萌娃 ”比“囡仔”好。

亦同感:“萌娃 ”比“囡仔”好。遥握,{:soso_e181:}问好四季风老师!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06:07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20:07
很久不见岸芷,怪想念的!确实,改完总还是不尽如人意!还请多多指拙!

学习、赞赏倾心的交流!{:soso_e183:}敬茶!{:soso_e160:}

作者: 四季风    时间: 2015-8-31 06:19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20:07
谢谢四季风老师!还请多多指教!

“指教”就谈不上,诗词论坛,交流是主旋律。问好!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09:24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31 05:54
呵呵,“略同”哦……遥握,问好张垣兄!

所见略同。谢谢首版支持。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09:28
四季风 发表于 2015-8-31 06:19
“指教”就谈不上,诗词论坛,交流是主旋律。问好!

同意‘’交流是主旋律‘’的说法,但指教也不能全废,有时确实是指教。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8-31 10:03
子曰 发表于 2015-8-30 20:40
西窗老师,那个靥字您觉得换成面好吗?

笑面,好的:victory: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8-31 10:04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31 05:30
一驾牛车,满载萌娃。笑无邪、童靥如花。碧枝红果,黑蔗青纱。蓦飞了雉、惊了鸟、走了鸭。
羊肠小道,横斜 ...

人生兄要注意休息啊!:handshake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14:39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31 05:30
一驾牛车,满载萌娃。笑无邪、童靥如花。碧枝红果,黑蔗青纱。蓦飞了雉、惊了鸟、走了鸭。
羊肠小道,横斜 ...

人生老师现在是通宵加班啊!这样可不行!休息也是很重要的。感谢您再次细致的指点!有空我当再斟酌修改。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14:45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31 05:57
“轻声与平声是不相容。”附议!(此点无论新、旧韵)遥握,问好西窗老师!

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轻声与平声不相容”,可是新韵表里了又在二波阴平处?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14:50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0 21:40
不是比喻,难道脸上真长了‘酒窝’'?就因为它的形状像到酒时,酒在容器中形成的“窝”才叫‘’酒窝"。为 ...

我一直自动把酒窝当成脸上笑出来小窝窝的名称了。没想到原来这个词也是比喻来的。不过麻点只是斑点,没有坑坑,自然和酒窝不同。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14:59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09:28
同意‘’交流是主旋律‘’的说法,但指教也不能全废,有时确实是指教。

王爷爽直!赞同!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15:01
岸芷 发表于 2015-8-31 00:45
不知怎么的,改版后我这里上四季歌很困难。我也怪想念你的,偶然溜你QQ空间看诗云。呵呵

是网络的问题吗?欢迎岸芷常来溜达!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18:43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1 10:04
人生兄要注意休息啊!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18:50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5-8-31 19:12 编辑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14:50
我一直自动把酒窝当成脸上笑出来小窝窝的名称了。没想到原来这个词也是比喻来的。不过麻点只是斑点,没有 ...

       脸上的小窝窝的名称就是”靥“,这是书面语言的叫法。老百姓的口语中有自己的叫法,根据它的特点喻之为”酒窝“。词典在解释“靥”时,直接引用了老百姓的说法,这是用口语解释书面语。      麻点只是斑点,没有坑坑,为什么有句歇后语要这样说:麻子脸——坑人。真的没有坑坑吗?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18:51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14:59
王爷爽直!赞同!

略同。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20:14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14:45
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轻声与平声不相容”,可是新韵表里了又在二波阴平处?

      平,上,去,入的区别是语音的高低造成的,轻声与他们的区别是语音的强弱造成的。原因不同。
      轻声是一种变调现象,发生在口语中。这种变调是在音节与音节连起来的时候发生的,。有的音节在说话中,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弱化,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形成轻声。古汉语有没有轻声现象?因为我们听不到古人的口语,不能妄下结论。如果按道理去推,应该也有。现代汉语有现成的活语言,所以能进行研究,并且做出有”轻声“现象的结论。如:,我们,它的,慢慢地,打得,吃了,笑着,看看,糊涂等的最后一字都说轻声。口语有轻声现象,那么写在书面上,也得按口语的实际情况来写。《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号”。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22:12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20:14
平,上,去,入的区别是语音的高低造成的,轻声与他们的区别是语音的强弱造成的。原因不同。
     ...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讲清轻声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啊?难道不平不仄?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22:13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20:14
平,上,去,入的区别是语音的高低造成的,轻声与他们的区别是语音的强弱造成的。原因不同。
     ...

那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呢?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22:16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18:50
脸上的小窝窝的名称就是”靥“,这是书面语言的叫法。老百姓的口语中有自己的叫法,根据它的特点 ...

麻子的成因有很多种,如果是痘痘造成的,一般有坑;如果只是年龄增长黑色素沉淀的斑点,无坑,皮肤还是平滑的。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22:29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2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讲清轻声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啊?难道不平不仄?

     他根本就和平仄是两码事,在书面上,如果原声调是平声,就按平声用;如果是仄声,就按仄声用,如果他没有原声调,是现代汉语中新出现的轻声字或现象,诗律,词律,曲律又没有规定轻声如何,怎样,那他在格律诗中就没有位置。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8-31 22:35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22:29
他根本就和平仄是两码事,在书面上,如果原声调是平声,就按平声用;如果是仄声,就按仄声用,如果 ...

可怜啊!原来轻声成了流浪儿,谁都不要。汉语那么大,没有我的家……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22:37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6
麻子的成因有很多种,如果是痘痘造成的,一般有坑;如果只是年龄增长黑色素沉淀的斑点,无坑,皮肤还是平 ...

麻子是天花造成的,成因没有很多种之说。既然还是平滑的,那还能叫麻子吗?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8-31 22:45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35
可怜啊!原来轻声成了流浪儿,谁都不要。汉语那么大,没有我的家……

汉语那么大,不仅仅是格律诗的天下,轻声怎么会谁都不要呢?他每时每刻都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如果谁要说他的话中没有轻声,那他的话,人们肯定不爱听。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2:52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2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讲清轻声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啊?难道不平不仄?

    问子曰好!“轻声”字是多音的,在文学作品中,则音随意转,以实际读音确定其“平仄声调”。如“得”除可读轻声外,还可读“dé”和“děi”。如“博得”、“懂得”、“获得”等的“得”读阳平“dé”,为平声调;如“必得”、“非得”、“总得”等的“得”读上声“děi”,则为仄声调。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2:57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3
那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呢?

多音字读轻声的,按其在句子中的词性,如:“时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因不单立字头,一律作仄声。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2:59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35
可怜啊!原来轻声成了流浪儿,谁都不要。汉语那么大,没有我的家……

    后缀的轻声字,则依据其本音字定平仄。如桌子、孩子、本子等“子尾字”的“子”读“zǐ”,当仄声;  木头、石头、码头等“头尾字”的“头”读“tóu”,当平声。
    叠字词的轻声按其前一字的读音定平仄。如星星、听听、兜兜等,轻声词的第二音节都为平声;妹妹、走走、试试等,轻声词的第二音节都为仄声。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03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22:45
汉语那么大,不仅仅是格律诗的天下,轻声怎么会谁都不要呢?他每时每刻都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如果谁要说他 ...

    自古诗词锦集,和历代“贤圣”的诗词中,基本没有用轻声的,(当时的生活中,也未必没有轻声语言)。即用了口语发音的多音字(轻声字),也不为轻声用,因诗词韵典籍里,根本就没有“轻声韵”。
     也不是说,含有发音为轻声的“多音字”,绝对不能用于古体诗词。但用的“多音字”不含有“轻声”的概念!仅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了”字只为仄韵(上声)用;北宋词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了”字也只为仄韵(上声)用等……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07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22:45
汉语那么大,不仅仅是格律诗的天下,轻声怎么会谁都不要呢?他每时每刻都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如果谁要说他 ...

    多音字“了”,在“上古韵”、“平水韵”、“诗词合璧”、“词林正韵”等韵书典籍里,都归为“仄韵”字,(十七筱上声);在“中华新韵十八韵”归为“十一部高标韵”(上声);2005年新版“中华新韵十四韵”中,归入“二波”(阴平声)“六豪”(上声)……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11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2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讲清轻声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啊?难道不平不仄?

    在现代汉语中“轻声”字大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虚词轻读,如着、了、的,嘛、哩、呢、么等等;二是后缀轻读,如儿子、老头等;三是双音轻读,如萝卜、地方、功夫、街坊以及爸爸、处处等叠字词语。对于“轻声”汉字入律的平仄划归……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12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2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讲清轻声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啊?难道不平不仄?

    个感应当分类“论处”。即用作虚词轻读的,可平可仄。如多音“哩”字,“哩哩啦啦”之“哩”(象声词性)归为平声(阴平);“英哩”之“哩”(名词性)归为仄声(上声);而“哩”(轻读)作为语气助词(虚词)时,则视入律情况,可平可仄……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14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2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讲清轻声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啊?难道不平不仄?

   至于后缀、双音的轻读汉字一律以其原声调来划归平仄。如“儿子、老头”之“子、头”分别归为仄声(上声)、平声(阳平);“哥哥、姐姐”之“哥、姐”则分别归为平声(阴平)、仄声(上声)。
   再如“地方”的“方”(阴平)、“萝卜”的“卜”(有上声“布”韵),均从其原声调分别归为平声、仄声……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19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8-31 23:57 编辑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3
那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呢?

    轻声字一类是语气词,比如“啊、吧、的、吗、哼、哪、呢、了(le)、呀、哇、着、嗯”等等,这些词是口语词,在诗词中出现的几率非常小,在元曲中出现的几率比较大,除“……也么哥”之类的特定语句外,一般只作为衬字来用。“了”字在古音中属入声, 在《中华新韵十四韵》中被划入“二波”平声和“六豪”上声了,个感以为考虑到诗词的“用语”习惯,而用于古体诗词律韵,用以“轻声”恐不太合适……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21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3
那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呢?

    另一类是一部分叠词,比如“晶晶”“盈盈”,第二个晶字和第二个盈字读轻声,在诗词中都要作平声。而如“处处”“夜夜”则都作仄声。
    轻声只是口语中的说法,诗词中常用到口语词新韵里边都有划定。不过为了追求古典美的呈现,很多人都爱用古韵,新韵呢方便就在于初学者,因为它规定的用韵相当宽泛。元曲现代诗歌里用韵就更自由了,可以平仄通押……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23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13
那到底是算平还是算仄呢?

    轻声不会改变平仄,如,你认识他吗? 姑且把吗念成轻声,它仍是平声.虽然轻声也有平仄的发音,但不会在古诗词中出现.诗词不是说话,尤其不是现代话,每个字发音都要求实实在在,即便是方言,都要遵守诗词格律的规矩,没有轻声字……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29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35
可怜啊!原来轻声成了流浪儿,谁都不要。汉语那么大,没有我的家……

    轻声字历来是无平仄之分的。可现代好像还存在着争议吧!
    一般来说,一首词出现两三个轻声字是正常的。但是用来压韵万万不可。是不规范的,但也有字是例外的,比如说“着”或“了”。前人也用过。
反正轻声字放在中间应该是平仄皆可。但要按句子中的词性结构而定,还是少用为妙。但是现代词汇中的轻声字不能用,会对词的鉴赏性有影响。比如“吧”、“吗”、“了”、“呢”之类……
     其实也可以参考下前人的作品。记住它们的用法,也没几个字嘛!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35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22:45
汉语那么大,不仅仅是格律诗的天下,轻声怎么会谁都不要呢?他每时每刻都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如果谁要说他 ...

   北宋词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这个你要看整篇文章去体味。小乔出嫁和小乔出嫁了首先在“语气”就完全不同,其次后面加一个“了”更有意境,也使整段话的旋律,更加朗朗上口。比如有些古诗后面,都要加一个兮字,亦有是为了韵味意……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8-31 23:45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9-1 00:08 编辑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35
可怜啊!原来轻声成了流浪儿,谁都不要。汉语那么大,没有我的家……

    既然古体诗词论平仄律韵,就按格律或词谱写作,多音字中的,按轻声读音字意之属,可参考尽量不用为宜;有些多音字,读轻音时只做句子结构用,并无单独的实际字意;用也应按有发实音的声调为宜!否则倒弄的诗词似疏“不伦不类”……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1 00:15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22:35
可怜啊!原来轻声成了流浪儿,谁都不要。汉语那么大,没有我的家……

    您也可实际试一下,在古体诗词用所谓“轻声”字处,以轻声调来朗诵读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飞了雉”、“惊了鸟”、“走了鸭”——如何能够“吟咏”?!

       再试着用上声韵调朗诵吟咏一下,应略有“端倪”、堪见“”分晓……{:soso_e112:}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1 00:45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22:29
他根本就和平仄是两码事,在书面上,如果原声调是平声,就按平声用;如果是仄声,就按仄声用,如果 ...

附议!{:soso_e182:}多音字,若按“轻声”用;在诗、绝律韵中,和词、曲典谱律韵中不可入韵!遥握,{:soso_e181:}问好张垣兄!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1 00:49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9-1 20:01 编辑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8-31 20:14
平,上,去,入的区别是语音的高低造成的,轻声与他们的区别是语音的强弱造成的。原因不同。
     ...

     附议!{:soso_e182:}多音字,若按“轻声”只为声调用;在诗、绝律韵、和词、曲典籍谱律韵中,也只可用入声调的仄韵!遥握,{:soso_e181:}问好张垣兄!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1 01:29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8-31 10:04
人生兄要注意休息啊!

诚感西窗老师的温馨关切!{:soso_e183:} (今夜不写了,这就休息。)您也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哦!敬茶!{:soso_e160:}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1 01:35
子曰 发表于 2015-8-31 14:39
人生老师现在是通宵加班啊!这样可不行!休息也是很重要的。感谢您再次细致的指点!有空我当再斟酌修改。

    诚感“子曰”的温馨关切!{:soso_e183:} 此《行香子》标上红色的字句,容后再详释!今夜也不写了,我这就休息。遥握,{:soso_e181:}问好“子曰”!敬茶!{:soso_e160:}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9-1 08:16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9-1 01:29
诚感西窗老师的温馨关切! (今夜不写了,这就休息。)您也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哦!敬茶! ...

人生兄,近来您好像是每天熬夜,这样不好!影响健康,要改啊:handshake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9-1 09:16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31 23:35
北宋词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这个你要看整篇文章去体味。 ...

有比较才有鉴别。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9-1 09:31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31 23:29
轻声字历来是无平仄之分的。可现代好像还存在着争议吧!
    一般来说,一首词出现两三个轻声字是正 ...

有的例外,是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的。在当时是不是例外?不能冒然下结论。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一片降幡出石头”。现代汉语认为,“石头“的‘头”是后缀,念轻声,但是在唐代,是不是也念轻声?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能说,用轻声押韵,在唐代就有了。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1 11:20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9-1 01:35
诚感“子曰”的温馨关切! 此《行香子》标上红色的字句,容后再详释!今夜也不写了,我 ...

人生老师这堂大课内容太丰富了!我需要点时间慢慢消化。您也别太辛苦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来日方长!讲座可以分期,我也好认真体会领悟,重新修改。再致谢意!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1 11:23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9-1 09:31
有的例外,是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的。在当时是不是例外?不能冒然下结论。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 ...

王爷也功力深厚啊!有您和人生老师的细致讲解,总算是拨云雾而见青天了。虽然这次写的词差强人意,但收获却远胜于佳作!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1 14:32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9-1 08:16
人生兄,近来您好像是每天熬夜,这样不好!影响健康,要改啊

附议!略同!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9-1 15:05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9-1 09:31
有的例外,是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的。在当时是不是例外?不能冒然下结论。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 ...

这个头字在韵上,估计不能读轻声。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1 21:25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9-1 15:05
这个头字在韵上,估计不能读轻声。

我也觉得。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9-1 22:42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9-1 15:05
这个头字在韵上,估计不能读轻声。

就是这意思。略同。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9-1 22:46
子曰 发表于 2015-9-1 11:23
王爷也功力深厚啊!有您和人生老师的细致讲解,总算是拨云雾而见青天了。虽然这次写的词差强人意,但收获 ...

同意你的说法儿,收获远胜于佳作。这主要得益于人生老师的细致讲解。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1 22:58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8-31 23:29
轻声字历来是无平仄之分的。可现代好像还存在着争议吧!
    一般来说,一首词出现两三个轻声字是正 ...

又学习了一遍,这回清楚了。虽说没几个字,没有碰上总也不会去注意它的平仄,这次是恰好用了。不然还会一直想当然以前轻声=平声呢。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1 23:00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9-1 22:46
同意你的说法儿,收获远胜于佳作。这主要得益于人生老师的细致讲解。

王爷也讲解了不少。呵呵,还涉及到麻子的成因。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9-1 23:03
子曰 发表于 2015-9-1 23:00
王爷也讲解了不少。呵呵,还涉及到麻子的成因。

我是胡扯的多,正经的少。你不怨我乱打岔就好。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1 23:11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9-1 23:03
我是胡扯的多,正经的少。你不怨我乱打岔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人生老师是严谨型的,滴水不漏。您是风趣型的,寓教于乐。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9-1 23:18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9-1 22:42
就是这意思。略同。

又是略同:lol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2 07:10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5-9-2 07:20 编辑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9-1 09:31
有的例外,是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的。在当时是不是例外?不能冒然下结论。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 ...

    同感!{:soso_e18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颔联中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此处“头”字应不为“后缀助词轻音”用,应为颔联俪句“底、头”实词对仗。此句诗意大致应为:“吴国的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在金陵城头悬挂。”此诗中:“ 石头城 ”,应为古地名。故址应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诗中的“底、头”均为多音字,且都有轻读音,而诗中都不为“轻音用”,轻音不能“押韵”!“头”字“古韵”为“十一尤”阳平韵。
    另还有如,唐·寒山《诗》:“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又如 宋·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峄山桐树半夜鸣, 泗水石头清昼跃。”亦都应为如此用韵……遥握,{:soso_e181:}问好“张垣”兄!敬茶!{:soso_e160:}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2 07:13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9-1 08:16
人生兄,近来您好像是每天熬夜,这样不好!影响健康,要改啊

好的!{:soso_e183:}遥握,{:soso_e181:}问好西窗老师!给您敬茶!{:soso_e160:}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2 07:19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9-1 15:05
这个头字在韵上,估计不能读轻声。

     附议!{:soso_e182:}此诗颔联中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此处“头”字应不为“后缀助词轻音”用,应为颔联俪句“底、头”实词对仗。此句诗意大致应为:“吴国的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在金陵城头悬挂。”此诗中:“ 石头城 ”,应为古地名。故址应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虽然诗中的“底、头”均为多音字,且都有轻读音,而诗中都不为“轻音”入韵用,轻音不能“押韵”!(古、新韵均如此)“头”字“古韵”应为“十一尤”阳平韵。
   另外,还有如,唐·寒山《诗》:“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又如 宋·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峄山桐树半夜鸣, 泗水石头清昼跃。”亦都应为如此用韵……遥握,{:soso_e181:}问好西窗老师!敬茶!{:soso_e160:}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9-2 08:06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9-1 23:18
又是略同

略同,挡都挡不住。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9-2 08:41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9-2 07:19
附议!此诗颔联中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此处“头”字应不为“后缀 ...

古诗词中好像不考虑轻声字的吧,我印象中没有见过轻声字。问好人生兄!:handshake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2 09:13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9-2 08:41
古诗词中好像不考虑轻声字的吧,我印象中没有见过轻声字。问好人生兄!

    附议!{:soso_e182:}在《上古韵》、《平水韵》、《词林正韵》及《诗词合璧》等韵书典籍里,都未纳“轻声”韵!在《中华新韵十八韵》亦未列;惟有2005年新版《中华新韵十四韵》中,将部分“多音字”的“轻读声调”,列入“平声”部。
  个感:无论“古韵、新韵”,在“古体诗词曲赋”中,亦没有“轻声”入韵的,(呵呵,也可能是我知识的“局限性”,但至少我尚未发觉知晓!)惟:“轻声”是不能入韵的!遥握,{:soso_e181:}问好西窗老师!敬茶!{:soso_e160:}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5-9-2 13:21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9-2 09:13
附议!在《上古韵》、《平水韵》、《词林正韵》及《诗词合璧》等韵书典籍里,都未纳“ ...

是啊,我们略同:handshake
作者: 亮剑    时间: 2015-9-2 21:22
跟着精 的点评,一路学习吧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9-2 23:50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5-9-2 23:57 编辑
直言人生 发表于 2015-9-2 07:19
附议!此诗颔联中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此处“头”字应不为“后缀 ...

     抬一杠。词缀为现代汉语词汇学用的术语,也是现代语言学者研究汉语词汇结构得出的结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附加成分,作用在于改变词的意义或语法作用。
      汉语合成词的构成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实词素加实词素构成的,也就是词根加词根构成的。如:开关,牛肉,心酸,知心,提高。
     二是实词素加虚词素构成的,也就是词根加词缀构成的。词根表示主要意义,是主要成分,词缀表示附加意义,是附加成分。下面主要说词缀。
      前缀:出现在实词素(词根 ) 前面的,如:阿姨,第一,老虎,初七,头奖。
      后缀;出现在实词素(词根)后面的,如:石头,嘴子,健儿,记者。
      在现代汉语中,词缀也不一定全说成轻声,如“健儿”的“儿”,”记者“的“者”都不说成轻声。即使是普通话说成轻声的,在一些方言中却不是轻声。如河北万全话,说到助词“了”时,就不是轻声,而说得与”涝“(lao)同音。
      现在反过头来说“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头”,它没有“脑袋,头颅’'或”上面“的意思,在石头这个合成词中,是附加在”石“上的虚词素。它词义虚化,只是把”石“这个单纯词,单音词变为合成词,双音词。再深入地说,这里的”石头“是‘’石头城”的省略。原诗句的意思其实是“一片表示投降的旗帜出现在石头城上”。如果刘禹锡当时写成“一片降幡现城头”,这个’‘头“就不是词缀,是词素,表示方位”上“,与”底“正好相对。可是这样写,”城“有违平仄。刘禹锡面对选择,将”城”略掉而选用了“石头”。刘禹锡那到个时代没有词缀这个概念,他不会考虑“头”是不是词缀,他也许想的是“头”还有表示方位的意思,正好与“底"相对,所以就用了”石头“。尽管如此,作为后来的学习者,因为对语言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要对‘’石头''的”头“作出新的结伦。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3 06:50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9-2 23:50
抬一杠。词缀为现代汉语词汇学用的术语,也是现代语言学者研究汉语词汇结构得出的结论。词缀是加在 ...

王爷辛苦!继续学习……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5-9-3 06:51
与时俱进需亮剑 发表于 2015-9-2 21:22
跟着精 的点评,一路学习吧

是,内容丰富……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5-9-3 08:48
子曰 发表于 2015-9-3 06:50
王爷辛苦!继续学习……

谢谢你的慰问,改一下儿白岩松的书名,辛苦并快乐着。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5 17:12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5-9-1 08:16
人生兄,近来您好像是每天熬夜,这样不好!影响健康,要改啊

因电脑故障,迟复见谅!{:soso_e181:}遥握问好西窗老师!敬茶{:soso_e160:}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5-9-5 17:29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5-9-2 23:50
抬一杠。词缀为现代汉语词汇学用的术语,也是现代语言学者研究汉语词汇结构得出的结论。词缀是加在 ...

近日因电脑故障,迟复见谅!欣慰温馨的交流!遥握,{:soso_e181:}问好张垣兄!敬茶{:soso_e160:}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