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古都南京 [打印本页]

作者: 憬悟    时间: 2013-8-11 06:47
标题: 古都南京
本帖最后由 憬悟 于 2013-8-11 06:49 编辑

古都南京

         紫金山纵横南北,巨龙潜伏。石头山临江陡峭,恶虎盘踞。这就是六朝古都、虎踞龙蟠的南京。

         马鞍山离南京四十五公里,近在咫尺,我去过无数次,然而为了在南京游玩,我和田伟却在南京住了整整五天。

         去南京必去中山陵。去瞻仰近代史上的伟人孙中山。随后,游览的人群还是津津乐道的喜欢走到山左角的明孝陵,去看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五百年前朱元璋在这一带叱咤风云。打败了那个在我们马鞍山采石矶的五通庙登基称帝的“同道之人”陈友凉,心中已无大患了,再收拾另一个“同道”张士诚已易如反掌。这个真正的“无产者”、讨饭没饿死的和尚,原先只满足“一碗饱饭,一个家,一个老婆一头牛”,现在已具有了鲜明的政治目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穿过石像路神道,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墓就在眼前。这是一个直径约400 米的圆形大土丘,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陵墓。马皇后至今我也不清楚她叫什么名字。她没有唐朝的武则天和清朝的慈禧太后那样的名字响亮,但她却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在朱元璋被困快饿死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饭。她捐助自己的所有首饰财物帮助朱元璋打败陈友凉。她组织妇女为军队做后勤。她在大富大贵后还保持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奢。她的“愿得贤人共理天下”的政治主张被朱元璋引为至理名言。

         明太祖的大墓在南京紫金山脚下,他的子孙们却都去了北京。孤零零的明太祖之墓和北京的十三陵相比,冷清多了,明太祖做鬼也没有子孙们热闹,陪伴他的还是生前的名将常遇春等人以及外甥李文忠。

         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决策给南京留下了现今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这在全国已经很少见了。我去过河北邯郸,邯郸的城墙没有南京城墙雄伟。我也去过古都西安,那儿留下的也不过就是座城门楼。在南京,我和朋友转城墙花了两天的时间,到城西北的挹江门、再到城东北玄武门,我们是光着脚尽兴的走了一圈。

         我也曾经去过八达岭长城,其城墙可能年代久远,其质量远远抵不上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全国首屈一指。

         听说书的说:“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不离午朝门”。所以我们一直在找午朝门,“门”还在。然而当年壮丽巍峨,盛极一时的皇宫却早已荡然无存了。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放火烧了皇宫,一种说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自己放火烧了皇宫。这叔侄俩为了争夺皇位,给历史留下了说不清的谜团,给旅游者增添了想象的故事。

         南京的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六朝古都的南京,没留下一座皇宫,这是南京的一大遗憾,也是历史的遗憾。而朱棣在北京的故宫,若能和南京的城墙搬到一起,绝对是原汁原味的原配。可惜!“古人搬走皇宫楼,空留城墙在南京”了,只能在脑海里想象当中把它们嫁接在一起去品味明朝开国时的胜景了。

         我和田伟住在三元巷,离乌衣巷不远。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旅游金陵时,看着以前非常显赫而后来又成为废墟的王谢宅第,曾作《乌衣巷》诗一首,慨叹这种历史的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否就是指这一片地带呢?不过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河一片,还是应该包括这地区的。

         十里秦淮,是南京的第二美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到南京,必去夫子庙。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就像是城市的心脏。文明总是从有水的地方诞生的。正如同黄河之于中国、恒河之于印度、尼罗河之于埃及。或者缩小到城市范围看,如同嘉陵江之于重庆、浦江之于上海、湘江之于长沙、珠江之于广州,当然是秦淮之于南京。火车的四通八达,飞机的跨洋越海,都没有“水”淤积的文化深厚。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然而我们这代人现实中看到的是“文革”时期的十里秦淮和改革时期的十里秦淮。

         七十年代初期,夫子庙清谈冷静。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月亮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日月轮回,色 单调、机械,一种清风冷月的感觉。商铺里挂的也就是黑、黄、深蓝三种主基调色 的军便装。民间传统的古箭,大刀、风筝,泥娃等等,全被当成“四旧”清除出门了。商商贩贩全部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想吃一块臭豆腐也嗅闻不到。秦淮河更是一段一段的淤积不通,成了一条臭水沟。

         改革开放之后,商业兴旺繁荣。现在的夫子庙,处处张灯结 ,大红灯笼高高挂。花、鸟、鱼、虫的摊点人头拥挤。福、禄、寿三星店堂高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吃、穿、玩、用、的商品样样齐全,琳琅满目。一年四季,南来北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生机盎然,生意兴隆,生气勃勃。“春在秦淮两岸边”“家家粉影照婵娟”凌波楼台,绿树画舫,鳞次栉比,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堪比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山有紫金山,水有秦淮河,这一山一水淤积的文化非常深厚。虎踞龙蟠的南京,十里秦淮的南京,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结合的南京。南京城留给后人的故事叙说不尽。


作者: 方子    时间: 2013-9-4 22:18
南京的历史博大精深,的确值得一游!
作者: 清清慈湖水    时间: 2013-9-5 19:12
随楼主文笔,游古都南京, 美的享受    !
作者: 铁风    时间: 2013-9-17 10:21
我去过南京,读友文又重游一次。友文字功底深厚,愿与友常勾通。
作者: 憬悟    时间: 2013-9-17 12:36
方子 发表于 2013-9-4 22:18
南京的历史博大精深,的确值得一游!

给孩子办了事,马上还要去安徽几天,街道里委还穿插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安全值班、党课教育等杂事,有点乱,来的少回复的迟,老友见谅!
作者: 憬悟    时间: 2013-9-17 12:37
清清慈湖水 发表于 2013-9-5 19:12
随楼主文笔,游古都南京, 美的享受    !

谢谢“慈湖水”!愿我们多做交流!
作者: 憬悟    时间: 2013-9-17 12:38
铁风 发表于 2013-9-17 10:21
我去过南京,读友文又重游一次。友文字功底深厚,愿与友常勾通。

谢谢铁风!愿我们多沟通交流:handshake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3-9-17 13:18
刚进来没看到我的回复觉得奇怪,再看时间是8月11日发的,正好那天我回西安,此后有又事颇多,回复来迟。20多年前曾在南京呆过一天,住在莫愁湖旁,匆匆游了雨花台   总统府   周总理的故居,最后去的是中山陵。帝都的印象最深。
作者: 憬悟    时间: 2013-9-17 20:28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3-9-17 13:18
刚进来没看到我的回复觉得奇怪,再看时间是8月11日发的,正好那天我回西安,此后有又事颇多,回复来迟。20多 ...

这文章我是发在旅游散文里面的,我还不知道谁移过来了;P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3-9-17 22:10
憬悟 发表于 2013-9-17 20:28
这文章我是发在旅游散文里面的,我还不知道谁移过来了

难怪我没看到,不过旅游栏可能和我们合并,以后就发我们这。
作者: 羊虹    时间: 2013-9-18 15:56
本帖最后由 羊虹 于 2013-9-18 15:59 编辑

        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六朝古都___南京:夫子庙前人熙攘,十里秦淮十里灯,莫愁湖畔寄想思,长江倚栏观风云...... (羊虹)  
        随着你的文字,再次游览了钟灵毓秀的南京古城,谢谢!{:soso_e181:}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