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新开张的发型屋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14-11-16 07:39
标题: 新开张的发型屋
                                       新开张的发型屋

1、

      离家不远的地方一个发廊新开业了。

      发廊的前身是一家餐饮,餐饮的前身是一家客舍,客舍的前身是一家冰激凌店,冰激凌的前身我不知道了……

      发廊不叫发廊了,大概是用的多了,过于俗套,所以这次开业的这个叫“发型屋”,当然前面还有几个洋文,我三脚猫的水平拼了半天也没搞出一个所以然,只是知道这是一家新的发廊,马上就开业了。

      发型屋的规模也算中等,员工不少,十好几个。

      员工当然都是年轻人,其中有几位还染着绿丝红发的,据说这叫:非主流。

      这年头主流又是啥?管他的,只要自己快乐就成。

      发型屋还没正式营业之前,这十几个年轻人,每天早晨都会准时出现在发型屋的门前,喊着整齐的号子,跳着不太整齐的舞蹈。

      看不明白的说:这是受了广场舞大爷大妈的影响,开始效仿了。

      看明白的说:啥啊,这都不懂,这分明是人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还有看的邪乎的说:我瞅着咋像某神教呢?神叨叨的,一个个癫癫狂狂的。

      于是大家真的是: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了。

      一路过的老头,显然是被跳着,嗷嗷着的发廊员工惊到了,颤巍巍的骂了一句:没个人形。

2、

       也许老爷子说的对,没有人形挺形象和活灵活现的。一个发型屋而已,值得每天开业前都要集体列队,大呼小叫吗?

       发型屋的老板看起来很年轻,也有点非主流的味道,右耳朵下面的那个硕大的耳钉,夺目刺眼啊。

       发型屋门前竖着一广告有点意思:

       没有发型,谈什么爱情。画面上是一只貌似牛哄哄的鹦鹉,顶着一个很奇特的发型,一脸不屑的睥睨着。

       这样的广告语,出现在这样的发型屋倒是蛮匹配的,只是真的搞不清楚爱情和发型之间到底有何关联。

       正看着呢,一小伙子路过,看了广告,十分不屑:哥的发型差哪儿?还不是一样没爱情?发型屋的人赶紧招呼:

      您那都不差,就差我们修理一下了。

      小伙子不乐意了:咋啊?还想修理我啊?

     发型屋的人乐了:这话说得,我们是说帮你打理一下你的发型,保证你有新的爱情。

     这还差不多。小伙子嘟嘟囔囔的走了。

3、

      发型屋在办理年卡优惠卡,我路过的时候,非主流的小伙子拉着我:您老来一张吧。

      我笑了:你看就我这把年纪,也学着你非主流?

      小伙子嘴皮很利索:不是,叔叔,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在我们店办一个理发年卡,每次你都可以享受我们的优惠,如果遇到我们店里有活动,说不定还有抽奖呢。

      我更笑:你一个理发店,就算活动也还是和理发有关吧,我需要这个干嘛?

      小伙子眼尖:叔叔,您看你的头发都花白了,我们给你染一下,立马年轻十岁。

      这孩子说话不靠谱,染一下十岁,染两下二十岁吗?我打着哈哈。小伙子只能作罢了,眼神里透着对我这个老顽固的一脸不屑。

       其实真不是瞧不起他们,而是我真的从来没染发,我不喜欢弄一些不明的化学物质,在头上涂来抹去的,给我的感觉很不好。满身上原装的东西越活越少了,白发也是自己的,何必非要弄黑?

      其实,我家这周边,因为挨着高校,各种发廊,发型工作室,各种日租房,出租屋多如牛毛。即将开业的这个发型屋,从规模上看还是不错的。如果经营的好,相信会有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

      这种发型工作室,真不是我这样年纪人的“菜”,我一般都在家门口的一个不大的门头店里,花二十元理发。习惯成自然,时间久了,去了都不问怎么理,这就是顾客和主顾之间的默契了。

      我挺喜欢这种感觉,很亲和。

4、

      我是一个很容易怀旧的人,真因为如此,所以每次搬家,我总是会因为一些旧物件和夫人的观点相左,她认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日子越过越多,该扔的一定要扔。而在我看来,一些很容易触发你记忆深处东西的物件,不能扔掉。

      正因为如此,我家门厅的陈列柜里,哪些所谓的好酒都被我悄然撤下,而是摆满了各年代不同造型的相机。

       黑白的,胶片的,120的,135的,数码的,大大小小十几台。还有一台建伍高频对讲机,那日我闲来无事,充了电,打开机,轻易的就切入了一个频点,好像是什么出租汽车公司的对讲系统,我还在机器里吆喝了几声,感觉挺可乐的。

      儿时记忆里,小巷西头的理发馆,记忆深深。那个胖胖的,慈祥的,快乐的理发老头,每次我去理发的时候,椅子太高,上不去,都是他把我抱上去,高度不够,还要垫一个搓衣板,然后差不多。

      那老头的理发馆就是一个小世界,热闹的很,基本都是一巷子的邻居们,有事儿没事儿去哪里小坐,人多的时候就站着,两条排椅五冬六夏,都不断了人。

      理着发,聊着天。一声哥哥一声兄弟的,看起来像一家人。

      当然,这种平静的日子,被文革击碎,和善的老头,因为裹着一把剃刀的报纸里面有伟人,而被自己从山东老家来学手艺的亲侄子举报,而被定性为反革命,被遣送到了乡下,直至终老。

5、

       我一直觉得理发师不单单是一门技艺,更多的是他面对的是一个世界。面对三教九流,发型设计与现代社会的人们社交层面的形象打造确实密不可分,所以,什么行业都在进步。

      从最早的手推子,到后来的电推子,再后来到今天不惊讶的发现,都无线推子了。谁敢说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啊。

      今晨路过哪家新开张的发型屋,那群年轻人依然在喊着口号,手舞足蹈着,路过的让你表情那叫一个复杂,一老太太扯着孙女路过,那孩子显然是没见过这阵势,吓的瘪着小嘴要哭,老太太翻着白眼,扯着孙女疾步离开,嘴里很不满的念叨:

     不就是剃个头,烫个发,至于吗?

     我笑了:

     是啊,不就是个发型屋吗?至于吗?

                                                     2014年11月11日星期二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4-11-16 11:00
文人念旧,商人喜新,此为公论,且各有其道。但传统的理发手艺和老师傅逐渐的退出市场,是无法阻挡的了。尽管我们很怀念它。
作者: 紫雨    时间: 2014-11-16 11:26
点滴之间的思想对比和反差。
作者: 侯诗杰    时间: 2014-11-16 21:45
刻画惟妙惟肖,语汇生动活泼。学习。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