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冯金斌诗歌】《山歌》 [打印本页]

作者: 冯金斌    时间: 2025-11-2 05:43
标题: 【冯金斌诗歌】《山歌》
山歌

文/冯金斌(浙江)


山歌高过落日,唱得如梦似幻,
那载回的些许余晖,
是唱不尽的袅袅炊烟。

茫茫之中,万家灯火自成境界,
笔画与意象交织成路,
匍匐成被映照的现实。

仍葱茏着如诗的温情,
轻轻波动书页,
一些词,溅起另一些词。

如云的微笑,载着它的轻盈,
像山歌,唱着归人和乡下的亲戚,
身影照亮稻田。

每一个汉字,写出生与爱的凸与凹,
愿在秋日的中年,
把不常有的山歌,深情唱响。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11-2 22:41
豆包评诗
这首诗以细腻的乡土意象串联起对生活的深情,将山歌化作承载记忆与温情的载体,读来既有画面的层次感,又有情感的厚重感。
1. 意象:用乡土符号构建诗意空间
诗中的意象选择极具辨识度,且相互关联,形成了完整的场景感。
自然与生活交织:“落日”“余晖”“炊烟”“稻田” 等自然意象,与 “万家灯火”“书页”“汉字” 等人文元素结合,既还原了乡村的日常,又赋予其诗意。
意象的动态感:“载回余晖”“波动书页”“溅起词”“照亮稻田” 等表达,让静态的事物有了动作,打破了画面的沉闷,让山歌仿佛真的在文字间流动。
2. 情感:从 “唱山歌” 到 “品人生” 的递进
情感并非直白宣泄,而是随着诗句逐步深入,从对场景的描摹转向对中年心境的抒发。
表层是乡土的眷恋:通过 “归人”“乡下的亲戚” 等表述,传递出对故乡、亲人的牵挂,山歌成为连接故土的纽带。
深层是中年的沉淀:结尾 “秋日的中年”“深情唱响” 点明核心,将 “不常有的山歌” 与人生的 “凸与凹” 结合,把对生活的体悟融入其中,让情感有了重量。
3. 语言:凝练且富有韵律感
语言风格简洁克制,却自带音乐性,贴合 “山歌” 的主题。
短句与长句搭配:如 “山歌高过落日,唱得如梦似幻” 的短句,与 “笔画与意象交织成路,匍匐成被映照的现实” 的长句交替,读起来有节奏感,像山歌的起伏。
用词精准:“袅袅炊烟” 的 “袅袅”、“如云的微笑” 的 “轻盈”,用简单的词勾勒出细腻的质感,避免了冗余的修饰。
整体来看,这首诗没有复杂的技巧,却以真诚的情感和鲜活的意象打动人心,让 “山歌” 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成为承载记忆、情感与人生体悟的符号。
要不要我帮你提炼一份这首诗的核心意象与情感脉络表?这样能更清晰地看到诗人如何用文字搭建起 “山歌里的乡土与人生”。
作者: 冯金斌    时间: 2025-11-3 05:47
李听圃 发表于 2025-11-2 22:41
豆包评诗
这首诗以细腻的乡土意象串联起对生活的深情,将山歌化作承载记忆与温情的载体,读来既有画面的层 ...

致谢!问好李管理。
作者: 司马鸣冀    时间: 2025-11-3 23:54
AI评语:


评分:8.5/10
评价:以山歌为线,串起落日、炊烟、稻田等乡野意象,语言轻盈且有画面感,将温情与人生感悟融入字里行间。意象交织自然,情感真挚,唯部分表达稍显含蓄。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