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秋 行 延 边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歌 时间: 2025-9-26 08:21
标题: 秋 行 延 边
九月的秋风,从四面群山横扫下来,好似一把蘸满颜料的无形板刷,把大地涂抹成起伏的金黄。
国庆节将近,我驾车载着妻子从敦化出发,沿302国道去她的故乡——和龙,赴一场与秋天的密约。车窗外,庄稼熟透的浪头层层涌动,“沙沙”作响,仿佛大地在低声朗读自己的杰作。
远处,地里的苞米秆笔直,列队在迎接过往的宾客,穗棒顶着褐红的缨,举起一支支静默的火把。收割机轰隆隆开过,排排苞米秆瞬间倒下,碎秸秆从机尾吐出,给土地盖上一层柔软的棉被。五十年前,我在山村插队时,听见的是凌晨两三点生产队秋收的敲钟声;如今,只剩一个人戴着耳机,在音乐声中享受劳动的快乐。
当车行至龙井三峰洞,空气似乎变甜了。万亩的苹果梨园飘来清冽的果香。延边的苹果梨,皮黄里透红,像少女搽了胭脂的笑脸。果农们爬上木梯,果香从指尖上开始弥漫。一箱箱苹果梨被抬上长途运输的卡车,车厢里立刻堆起一座小小的金山。卡车启动,一声鸣笛,替大地吹响丰收的号角。
我在果园边停下车,和妻子也要买几箱,好回去分给家人品尝金秋的甜美。卖家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子,面容清秀,却被太阳晒得黝黑。她热情招呼我们:“大叔大婶,要哪个品级的果?装箱的看不中,可以自己去果园里采摘。”
六十多岁的妻子拎起筐,径直钻进果园。不到半小时,她气喘吁吁地出来:“这活真不好干!”那一刻,她第一次真正触摸到果农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
再往前,便是和龙。十年前,总书记走过的东城镇稻田,仿佛仍留着温暖的脚印。稻穗低头,像一个个亲历的讲述者,把嘱托一颗颗嵌进稻壳。阳光一照,粒粒透明,泛出琥珀的光。田边一位等待收割的老人乐呵呵地说:“今年又是个好收成,你瞧,我家这稻穗多饱满!”他拈起一个稻穗,对着太阳晃了晃,像晃着一捧碎金,皱纹随之舒展,稻穗的影子在他脸上绽开朵朵小菊。
我沿着田埂往回走。远望山坡上枝头的果子,像一些被大手托起的篮子,里面装着整个延边秋天的清香。回头望,阳光下稻浪从脚下一直涌到天边。
午后,图们江变成巨大的镜子,把岸上的炊烟、辣椒、大白菜一并揽进怀里。辣椒一串串,像庆祝丰收点燃的鞭炮;白菜排成纵队,正等着冬天的第一场泡菜宴。我仿佛已听见丰收节的鼓点:长鼓咚咚,农乐舞姿飞旋,笑声惊起归巢的麻雀,翅膀掠过稻浪,浪尖便又多一层光芒。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丰收,不只是谷满仓、果满筐,更是大地把四季酿成一坛老酒,让每一张脸都泛起红晕。是长白山的雪、图们江的水、朝鲜族的歌、汉族的锣鼓,一起举起的金色杯盏——敬团结奋斗的延边各民族人民,敬所有在春天播下种子、在秋天捧起稻浪的人。
我折下一支稻穗,拿在手里。它轻得像一句乡音,却又沉甸甸地捧起一个收获的秋天。忽然间,我想起了毛主席诗词《七律·到韶山》里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此时,我是那千重浪里的一粒,也是那夕烟里的一缕。延边的金秋,让我的心灵沉甸甸,亮堂堂。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5-9-26 12:51
老歌你好!欢迎归来,再发佳作。
我是那千重浪里的一粒,也是那夕烟里的一缕。延边的金秋,让我的心灵沉甸甸,亮堂堂。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5-10-1 08:50
秋天丰收的景象如在眼前,令人羡慕。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5-10-11 12:30
再顶上来。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5-10-11 13:22
再来欣赏老歌的美文!
|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