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王老汉游历记】灿烂星空之7-2 汾城古城 大槐树下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1-12-21 18:17
标题: 【王老汉游历记】灿烂星空之7-2 汾城古城 大槐树下
【王老汉游历记】
灿烂星空之7-2
汾城古城 大槐树下
2021-12-21
走遍全中国,憋尿的人会说:“我要解小手!”;
走遍全中国,憋屎的人会说:“我要解大手!”;
走遍全中国,在叙老家是哪里的,都会说:“俺是大槐树下的!”;
走遍全中国,在叙大槐树下老乡的时候,都会兴致勃勃地脱掉袜子比对着看小拇脚指甲是否有一条“裂缝”;
走遍全中国:
——你如果说“解手”了,
——你如果说:“俺祖上是大槐树下的”了,
——你如果和对方对上了小拇脚趾甲的那条“裂缝”了,
——你如果和对方都是一个姓氏了!
那么,就会有人急迫地问:“你家几片锅?!”
那么,如果你把你家是几片锅也对上了!
那么,你们就抱着头痛哭吧!
因为,500年前你们是一家人啊!你们肯定有血缘关系!你们的DNA肯定高度像似!
此篇的要点之一:目前我们14亿中国人当中至少有2亿——4亿人口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走出来的子孙。大槐树下走出来了812个姓氏的人家。
此篇的要点之二:大槐树这一带的“人种”好,繁殖力强,生命力强,存活率高。
此篇的要点之三:来了两次了,很想知道,500年前,亲人分手时,把锅砸了,每人分一片锅便于后世相认。也不知道目前为止是否有人家的后人“破锅重圆了”?若有破锅重圆的故事,应该在大槐树下建个博物馆,展示给人们,让更多的人为之涕喜吧!
【明朝大移民】
据记载,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
通过这种方式,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元末战乱之后,朱元璋统一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移民分布】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的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30个省市,2217个县市。其中河南123个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42个县市,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海南、台湾111个县市。
【地名和村名】
山西移民来到中原地区,看到那么多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一时间慌了手脚,有的跑马占地,以马蹄印为界,谁圈起来就是谁的;有的以犁占地,围着大地犁上一圈,这地就归我所有了。有了地,就张罗着盖房造屋,建立村落,有的依据地形建造,叫某坡、某坑、某河口、某湾;有的依据自己的姓氏,叫某村、某庄;也有的依据不同的行业,会种菜的叫某菜园;会打油的叫某油坊;会造纸的叫某纸坊。还有的依据盖的房子取庄名,盖瓦房多的就叫某瓦房;盖平房多的就叫某平坊;盖楼多的就叫某楼等。还有不少地方以“屯”、“营”取名的村庄很多。如:丁官屯、马坊屯、欧山屯以及张营、李营、孟营等。这些屯和营的来历,大都是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实行军屯田、民屯田、商屯田所致。据部分调查资料显示,中原特别是河南、山东一带,半数以上的村庄都是明代建立的。
【民谣】
“问我祖先何处来,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古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鹳窝。”

【洪洞大槐树古训】
赤心奉国,循圣人训。成仁取义,思先贤德。
祖宗虽远,祭祀须诚。子孙虽愚,经书必读。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循法律己,崇德友善。
勤苦自立,敬业乐群。弘毅广志,发愤图强。
承先人训,慎思笃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 不喔    时间: 2021-12-22 08:57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1-12-22 10:30
不喔 发表于 2021-12-22 08:57

恁家几片锅?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