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我看过的电影电视】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学习笔记 4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1-12-6 16:48
标题: 【我看过的电影电视】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学习笔记 4
[i=s] 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21-12-7 20:50 编辑 [/i]

[font=仿宋, 仿宋_GB2312][size=5][b]【我看过的电影电视】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学习笔记 4
2021-12-6
【关于】
* 《史记》是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段时间的历史;
* 《史记》是以故事的形式的纪传体、通史,贯穿了三千年的时空;
* 《史记》写了40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且不虚美,不隐恶;
* 《史记》的总设计师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灵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 《史记(太史公书)》共130篇,526500字,是一部万世不朽之作。
【典读】
*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炎黄联盟,共卫天下安定(开篇)(炎黄子孙之名千年不改万年不变!)
【评价】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毛泽东:“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郭沫若:《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
【笔记】
* 孔子讲《史记》:为什么说黄帝的治理延续了300年:因为他活时让人民受恩惠了100年、因为他死后让人民敬服了100年,因为他的人民运用其追慕先贤的教导延续了100年。
* 舜帝随德,因为舜帝的品德高尚,人民愿意追随他,凡是他去过的地方,他走到哪里便会: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 《史记》让我们在舜和禹的身上看到美德;
  《史记》让我们在越王勾践的身上学到隐忍;
  《史记》让我们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
  《史记》让我们在汨罗江之畔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
  《史记》让我们在乌江之畔记取项羽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
  《史记》让我们知道: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
【《史记》里的陕西人物】
  司马迁——韩城人,腐而写《史记》;
  苏武——西安杜陵人,鸿雁传书《苏武牧羊》;
  张骞——汉中城固人,坚韧不拔通西域。(引进了:胡麻、苜蓿、葡萄、石榴、胡椒、核桃、黄瓜、胡蒜、胡荽、茄子、芝麻等等)
向古人学习!
向古人致敬!
向古人叩拜!


[/b][/size][/font]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