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文学艺术的灵魂在于真善美(作者:李德兴) [打印本页]

作者: 赵良田    时间: 2021-10-6 09:53
标题: 文学艺术的灵魂在于真善美(作者:李德兴)
图片
   [b]文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它必须要有一个活的灵魂。从《诗经》《楚辞》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亦或让人唯有点头称是的迎词颂语,无不基于优美的艺术成分中蕴含着真、善、美的因子,才成就了令人如痴如醉的文学艺术精品。

   “真”源于人类本心使然。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体本无两样,只是在进化过程中,偷偷地将“真”据为己有,趁月黑风高揉进名山大川、龟背和竹简柔软的内心,方得人与动物之根本区别。说起“真”字,自然而然要联想到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诗经》,《诗经》中的“关雎”“桃夭”“静女”。以上三者之所以流传至今而令人爱不释手,既源于本身来自纯天然国度的内心独白,也源于后世之人的心灵还没有被彻底玷污,“真”才在月圆之夜从金银编织的枕头边悄悄爬起,升高,升高,再升高!如是呼,“真”遇到了李白那便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真”飘进帷幔轻纱引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歌一曲;“真”锁进南国小楼自然免不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言至此,人们不免要说,原来文学艺术的“真”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又一次咀嚼。不错,茶余饭后的反刍固然是文学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政治、经济、军事、哲学、道德、法律、人文等社会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文学艺术精品相比,那还真印证了古语“小巫见大巫”。君不见:“离离原上草”建筑起来的文学宫殿是何等的优美,“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那又是怎样一种家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岂是那个可怜的伶仃洋能够装得下的?

   “善”溢于人性之美。但凡世间优美的文学艺术精品,都将“善”融入其血脉之中,成为整部作品的精神脊梁。《丑陋的中国人》并不丑陋,那是作者在用滴血的方式唤醒国人的觉醒。“唤醒”本身就是一种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只是一种政治倾向,提倡钢铁意志的底色本身就是善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善意的钢铁意志者,必将大善于天下。《三国演义》哪里只有刀光剑影,忠义才是精华中的精华,善行中的大善。放眼中华五千年文明,善才是一条宽广而永无止境的大行之道。

   对于文学艺术来说,“真”与“善”犹如人的筋骨和血液,缺一不可。但是,对于真正的文学艺术精品,还必须有“美”的强劲加盟,方能催生“真”和“善”不一样的永痕生命力,再将二者的精髓发挥到无以复加的极致。试想,《小雅 鹿鸣》道出的“真”没有了美,它能流传至今吗?《招魂》对于国家和君王的思念固然是一种“真”一种“善”,但没有了“楚辞”独有的风骚,恐怕翻越秦人构筑的篱笆也是难上加难。《女神之再生》是一种虚幻?不,那是南北战争的缩影,那是国人对于黑暗的抗争,唯有“激情如闪电惊雷,柔情如清风明月”渴望着“美的中国”的诞生。

    诚然,文学艺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本身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装得下小小的地球和浩瀚的宇宙,自然也就容得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不论采集何种内容,不管用怎样的艺术风格,殊途同归的那一点依然在“真”“善”“美”。

图片[/b]
作者: 黑牡丹    时间: 2021-10-8 19:10
热烈欢迎特邀嘉宾赵良田先生光临《文化杂谈》,谢谢赐玉,辛苦了!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