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我这十三年】9 2012年的《一九四二》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1-6-24 21:10
标题: 【我这十三年】9 2012年的《一九四二》
【我这十三年】9
2012年的《一九四二》
2021-6-24
2012年我像临产生孩子的女人一样,产生着一阵阵地阵痛。
  2012年春节过后,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我这里安然度过了三年晚年时光的母亲,要离开我了,要回许昌到我弟弟家去住,此行我把我的经验之谈写成条款,交代得详详细细。
这时候我的母亲还能自己吃饭,还能在有人的看管下自己走动,还有比较清晰的意识。只是你不能搀她,你的手臂一挨着她,她就顺势全身依靠在了你身上,你只须一只手在他的后面揪着她的后衣领子,她就会自己走动起来。
回程的路上在郑州下火车,出站的这一段路走得最艰难,幸好我事先准备好了一条大宽腰带系在母亲的腰上,我可以在后面往上提着腰带,即使这样因为是连拖带拉地勉强走动着,郑州出站的这一段路太漫长:上天桥下天桥,下地洞上地洞。幸好遇见一大群大学生自愿者,在大家的帮忙下把我母亲送出了火车站。
想不到的是母亲在我弟弟家第九天就摔瘫痪了,我姐接班开始护理母亲,不久母亲就得了褥疮,我又赶回许昌把母亲接到我的那间小楼里开始陪伴母亲度过她人生的最后的时光。
九月份母亲去世,处理完母亲的后事我回到了西安。不知怎么滴,走起路来总感觉飘飘然,头晕得很,出外散步是扶着一棵树走到另一棵树的蠕动。
幸好我们小区门口这几年有一个小诊所,小诊所的大夫姓阮,是附近某一个村的村医(过去的赤脚医生),比我大一岁,这两三年都是他给我母亲看病打针,一个疗程下来二百来块钱(另一家诊所一张口就要一千多元)。一聊天,他还是我的许昌老乡,许昌鄢陵的人,父母辈1942年逃荒过来的,这就很增进了我们的亲切感。有一次我媳妇盛夏中暑晕厥过去,我慌忙找来了阮大夫,阮大夫看了病情后说:     
“换了别人这样的病人我都不接了!”
但是他还是接了,来家里给我媳妇挂水打吊针,救我媳妇了一命。
阮大夫听了我的病情描述后就给我量血压,测血糖,然后宣布:我已经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了。
这一年我56岁。
运转了56年的我的身体的机器老化了,有毛病了,有恙了,需要治疗了,需要大修了。
紧接着我媳妇率先病了,被查出来“腔梗”,于是在省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一个星期前去结账。
时逢2012年11月29号电影《一九四二》首映,12月6日我们两口前去结出院的账,排队到中午,没轮到我们,要等到下午上班,中间这段时间的等待太漫长,这时候想到了《一九四二》,于是我们老两口兴匆匆地坐了好几站公交来到一处电影院。
买票,
进院,
对号,
入座。
其实根本不用对号入座,能容纳300人的电影院,观众不超过10个人。
正是这一场《一九四二》电影,彻底打翻了我的五味杂陈的老酱菜坛子。
在河南的中心,在许昌的土地上,在1942的老人和后人的人海中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我:
被深深地震撼了!
被彻底地唤醒了!
为了一九四二,我似乎明白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宿命,我似乎找到了我晚年的奋斗的方向。
我的停滞了27年的写作经历,我的尘封了那27年的一箱子的手稿,是否重新开始写作?是否打开尘封?这是非常艰难的抉择,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艰难。
就这样,2012年的《一九四二》便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我要为《一九四二》逝去的三百万同胞做点什么,成了我之后的这些年的最主要的努力方向。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1-6-24 22:04
有时候,一件小事,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1-6-24 22:45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1-6-24 22:04
有时候,一件小事,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是的。
作者: 不喔    时间: 2021-6-25 09:13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1-6-25 10:08
不喔 发表于 2021-6-25 09:13

问好!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