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古代四大才女·诗歌(4-2-附-1) [打印本页]

作者: 呼正林    时间: 2021-4-21 07:20
标题: 古代四大才女·诗歌(4-2-附-1)

古代四大才女·诗歌(4-2-附-1)

[镜缘斋]·呼正林/抄录·编辑


胡笳十八拍·画作欣赏


文姬归汉是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以此题材的作品很多,《文姬归汉图》则是一幅珍品画作,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金代画家,张瑀所作。描绘东汉末年蔡邕之女文姬从匈奴归汉行旅在漠北大风沙中的情景。全卷共画12人,有着胡服的胡使、头戴貂冠身着胡装的蔡文姬、马夫,后面还有多名护送的官员,并有马驹、猎犬等动物。此图有清高宗乾隆所题签的“宋人文姬归汉图”,画面近中处有乾隆的一首御笔诗,前端有明万历“皇帝图书”、“宝玩之记”两印,后端书款处有“万历之玺”一印,还有乾隆、嘉庆、宣统诸鉴藏印。此画现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全图,图1)


(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分解图,图2、图3、图4、图5)


有关文姬归汉的画作有日本奈良也藏有一卷完整的《胡笳十八拍图》,波士顿美术馆也藏有《胡笳十八拍图》。图卷的描绘方法以勾线为主,辅以墨染,设色淡雅,墨色相互掩映,相得益彰。推究「文姬归汉」题材之特别风行于南宋,殆因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缔结和平盟约,双方暂时中止多年来的征战,并成功地将高宗生母韦太后迎回,其中还包括徽、钦二宗,以及一干嫔妃的遗骸骨灰。基于这桩重大事件的激荡,宫廷画家乃频频「藉古喻今」,描绘历史故实。个中深意,除了欲迎合上意,博取共鸣外;实则,以当时朝野上下,率皆企盼汉族复兴,拯救北地亲旧的情势看来,历史故事画之所以风行,确实有其强烈的时代需求。

在此介绍明胡笳十八拍图卷为明中期摹本。无款印,图中人物勾写严谨,神情如生。有专家据文献及图中人物形象综考,订为仇英摹宋画本。此画卷前有乾隆御笔补书及琴曲歌辞: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纱窗对镜未经事。

乾隆壬戌菊月御笔补书关文


河东已适卫仲道,掳去虞难矢死持。既为贤王生子矣,于归董祀又何为?拍成十八写心悲,端掭宣城岂直辞。进退徒成无据耳,特因才辩幸文姬。

丙戌暮春月御题。

才女2-3-1.jpg (154.25 KB, 下载次数: 0)

才女2-3-1.jpg

才女2-3-1-----.jpg (66.68 KB, 下载次数: 1)

图1

图1

才女2-3-1-.jpg (109.64 KB, 下载次数: 0)

图2

图2

才女2-3-1--.jpg (99.5 KB, 下载次数: 0)

图3

图3

才女2-3-1---.jpg (118.29 KB, 下载次数: 0)

图4

图4

才女2-3-1----.jpg (96.19 KB, 下载次数: 0)

图5

图5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