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文天祥·词(1) [打印本页]

作者: 呼正林    时间: 2021-3-16 09:47
标题: 文天祥·词(1)
文天祥·词(1)

[镜缘斋]·呼正林/抄录·编辑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为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著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有《文山集》、《文山乐府》。

《黄鹤楼志·人物篇》: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文学家。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授承事郎,升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时被拘,逃归后聚兵抗元。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拒绝元朝诱惑,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元至元十九年(1283),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正气歌》等。所作《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一词,状写南楼景色,被视为佳作。


又六噫


飙风起兮海水飞,噫。

文武尽兮火德微,噫。

鹰鹯相击兮靡所施,噫。

鸿鹄欲举兮将安归,噫。

棹歌中流兮任所之,噫。

独抱春秋兮莫我知,噫。

[注释]

⑴ 韩本、四库本作鹰鹯欲击兮


[镜缘斋·注]

《又六噫》的体裁

作者:呼正林


《又六噫》在[捜韵·诗词门户网站]被列入文天祥的词的类别中,那么这篇作品到底是不是词呢?假如不是词,又应当属于什么体裁的作品呢?在这里我们进行最基本的分析探讨:

在现有词牌中并无这一词牌。从作品的形式上看也很难说是词,但要说是诗,又不是通常意义的诗,与其相似的应当是汉高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是三句,按每句重复一遍,恰好就是《又六噫》得六句。而“噫”是文言叹词,通常表示感慨、悲痛、叹息。在这里有两种可能性的用法:

① 前一个字拖腔的后缀的尾音,这种情况应当是独自抒发情怀的情景。

② 将前一句作为领唱句的话,这个字就可以作为和声。这种情况则更像是酒席宴上一人唱众人和的情景。

不管是哪一种用法,都说明这篇作品最大的可能是曾经被演唱的歌词,是可以歌唱的诗,正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又六噫》不是词,应当是诗。《又六噫》虽然是诗,但不是通常意义的诗(绝句、律诗、古风),而是歌诗——用于歌唱的诗。


作者: 化外洪荒    时间: 2021-3-16 18:42
鸿鹄欲举兮将安归,噫。
作者: 呼正林    时间: 2021-3-18 08:41
化外洪荒 发表于 2021-3-16 18:42
鸿鹄欲举兮将安归,噫。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