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岳飞《满江红》的真伪(6-4-2) [打印本页]

作者: 呼正林    时间: 2021-2-10 03:12
标题: 岳飞《满江红》的真伪(6-4-2)

[align=left][b][font=宋体][size=7][color=red]岳飞《满江红》的真伪(6-4-2)[/color][/size][/font][/b][/align]
[align=center][b][size=7][color=red]朱氏之:《须江郎峰祝氏世谱》,[/color][/size][/b][/align]
[align=center][b][size=7][color=red]是伪作吗?(续一)[/color][/size][/b][/align]
[align=center][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6]本文来自网络/呼正林·抄录、编辑[/size][/font][/color][/align]
[align=left][color=#000000] [/color][/align]
[align=left][b][size=6][color=darkred]二、宋代真有“祝臣”这个人[/color][/size][/b][/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朱先生(即朱瑞熙)大作第一个论点是“宋代没有‘祝臣’这个人”,其论证总结起来,有:[/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㈠ 朱先生“查遍《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宋代主要文献”,没有查到“祝臣”这个人,因此得到“宋代绍圣年间根本没有‘祝臣’这个人”的结论。[/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㈡ 朱先生根据“宋代规定”,说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在宋代“国史”中都该有“传记”,而因为元代修宋史以宋朝“国史”为蓝本,所以推断说如果祝臣真是“兵部尚书、太子少保、都督征讨大元帅、上柱国、宣国公”,那么应该在元朝修的《宋史》中出现。《史》中不出现“祝臣”,所以此人不存在。[/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㈢ 朱先生认为祝臣的官是“身负重任的官员”,其“政治活动必然会在《宋史》、《宋会要》《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其他数百种宋代史籍中留下蛛丝马迹,不至于影踪全无”。“查无此人”必定是“没有此人”。[/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㈣ 朱先生说“大元帅”一职到北宋末年,也就是“绍圣年间”以后才出现,祝臣的官衔“大元帅”是虚构的。官衔虚构,所以此人物也是子虚乌有。[/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以上朱先生所说看起来好像很有说服力。可是,他的结论偏偏是错的!《浙江通志》上就有两处出现了“祝臣”这个朱先生认为子虚乌有的人物!事实上,不仅《浙江通志》有,相应的《县志》、《府志》也都有关于祝臣的记载![/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浙江通志》卷48有:“祝臣宅,天启《衢州府志》在江山县郎峰下。”指出在“江山县郎峰下”有祝臣的故居。[/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而《浙江通志》卷123记载北宋“嘉祐六年辛丑王俊民榜”的进士,其中有一行是:“祝臣,江山人,少师。”[/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这说明,祝臣实有其人,是江山县人,公元1061年“王俊民榜”进士,官做到“少师”。[/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据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浙江通志》序文,该通志始修于明朝嘉靖期间,根据本省历朝各郡、府县志及其他文献资料而修。因此,它的资料来历是历代地方志等相当可靠的史料,科举资料更是非常可靠的实录,因此至少记载祝臣中进士的条文是没有什么疑问的。而“祝臣”宅正在《世谱》所说的郞峰,更印证了这两条记录的可靠性。可以肯定,北宋有“祝臣”这个人,是江山县郎峰人,衔头是少保、少师、少傅“三少”之一,也许是《世谱》记载的“少保”,也可能是《通志》的“少师”。[/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那么,朱先生错在哪里呢?依笔者看,朱先生错在好几个地方。[/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第一、朱先生太相信宋朝高官“必”立传的“规矩”。[/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其实,通观历史,中国历代的“规矩”都不是被严格遵守的,信其“必”,可说是书生之见。举个例子:明太祖定下了极严的“规矩”来禁止“宦官干政”,历史事实却是严重的宦官专政、乱政。[/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第二、朱先生相信高官“必然”在主要史料中留下“蛛丝马迹”,这也只是“想当然”而已。[/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殊不知,北宋中后期党争激烈,政坛风云变幻,许多高官只是政坛匆匆过客,历史淘汰之后的史料中可能早已了无痕迹。也举个例子:2006年南京挖出秦桧一个儿子的坟墓,其人高官,其母更是追赠“燕国太夫人”,却在史书上也“影踪全无”--史料记载秦桧儿子的地方有很多,却从来没有提到这个人![/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第三、朱先生因为认定北宋绍圣时没有“大元帅”一职,加上祝臣官衔中的其他疑问,因而怀疑祝臣其人的存在,这是见小而疑大。[/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世谱》是后人修撰的,修撰之时离先人逝世时日已远,难免记载有不尽可靠之处。而族谱的通病是为了“夸耀”而添加不实之词,因此,祝臣的官衔问题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族“记忆”不清,二是后人为了“夸耀”而给自己的祖宗“加官进爵”。然而“三少”之中,“少师”高于“少保”,这是粗通官制的人都知道的。因此,《族谱》中记祝臣为“少保”,比之《浙江通志》不高反低,当是家族记忆模糊,而非自行“加官进爵”。此可以说明,即便真的是绍圣年间没有“大元帅”一职,祝臣的官衔大约只是后人追记之误,并非一切都是瞎编。[/color][/size][/font][/align]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