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历数小皇帝(续一——十,续十一,续停) [打印本页]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1-2 16:40
标题: 历数小皇帝(续一——十,续十一,续停)
本帖最后由 平原君 于 2020-3-19 15:56 编辑

历数小皇帝

开场白:
我在《历数太上皇》一文中总结说,大多数的太上皇过的日子不太舒畅,甚至是屈辱。与之相反的一个现象是皇太后大多都过得比较安稳,更有几个有名的皇太后如汉吕后,汉元王后,北魏文明太后、唐武后,清孝庄后和慈禧太后等,实际上掌握着皇权,或垂帘听政,或幕后操纵,像武则天干脆把李唐王朝取而代之。其原因就在于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者有时候只能冲龄即位,这自然就给了大行皇帝的皇后——皇太后(不一定是小皇帝的母亲)以摄政的机会。
小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出现小皇帝?一是因为大行皇帝的法定继承人本就幼小,按法定程序只能立他为帝。特别是一个皇朝的晚期、末期皇帝多荒怠政务、耽于女色,享寿不高,其子嗣自然也就大多幼小。二是在大行皇帝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太后、外戚、权臣等多愿意从皇族中挑选年龄幼小者继承皇位,以便自己掌控朝政。
怎么定义小皇帝也是个问题,多大年龄为小?古时有冠礼之说,行了加冠礼就算成人了。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加冠礼。《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我们就按此说,凡12岁以下即位的就算是小皇帝。
以下历数的小皇帝均为正统王朝有帝号或年号者。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1-3 08:45
本帖最后由 平原君 于 2020-1-3 08:46 编辑



西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八月驾崩,立养子恭为少帝(史称前少帝)。刘恭,大约生于公元前192年,即位时大概四岁左右,吕后临朝称制。刘恭之所以被立为皇帝,因为惠帝的皇后张嫣无子,假装怀孕,取惠帝与宫人之子养之,并鸩杀其生母,于是刘恭被立为太子,从而登上皇帝之位。过了4年,即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刘恭八九岁开始懂事了,知道自己并非是张嫣的亲生儿子,而且生母被害,于是口出怨言,扬言长大之后要复仇。吕后害怕刘恭长大了会作乱,于是将他囚禁在永巷,并说:“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五月,立恒山王刘弘为皇帝,史称后少帝,仍然是吕后临朝。不久,刘恭被杀害。这算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杀害的小皇帝。
继任帝位的刘弘生年不详,但从即位后即娶吕禄之女为皇后来看,年龄当在13—15岁之间,再小是不会结婚的;也不会更大,如果成年,吕后就没有理由临朝掌政。到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诛杀诸吕,朝臣说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于是刘弘亦被杀。前少帝还只是个孩子,后少帝也只是个少年,都是因为当了皇帝而死于非命。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1-3 09:14
读史,研史,捋规律,向老师学习。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1-4 14:45
欣赏学习平原君老师新作,读史书,长知识,期待着您继续。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1-4 20:27
因为明天外出数日,连载暂停一周。向关注的朋友谨致歉意。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1-7 22:02
平原君 发表于 2020-1-4 20:27
因为明天外出数日,连载暂停一周。向关注的朋友谨致歉意。

祝您一路顺风,期待您精彩继续。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1-15 17:10


汉代的另一位小皇帝是第六位皇帝昭帝刘弗陵。弗陵是武帝少子,武帝临死前立为太子,有鉴于吕后之祸,武帝立弗陵为嗣的同时杀了其母钩弋夫人。公元前87年,武帝死,弗陵立,时年八岁。遗诏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共领尚书事辅政。弗陵幼冲即位,虽然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皇位坐得倒也稳稳当当。当然,大权都在霍光手中。公元前77年,昭帝行加冠礼,也就是说行了成人礼,但仍然是事决于大将军霍光,直到公元前74年昭帝驾崩,年仅21岁。
昭帝的小皇后也值得一说。登基4年,年仅12岁的昭帝,娶了年仅6岁的大将军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桀的孙女为皇后,这大概是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即皇后的父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先是劝说霍光把女儿送进宫内,霍光以女孩年幼未答应。上官安又去走抚育昭帝的盖长公主(昭帝的大姐)的情人丁外人的门子,让丁外人说动盖长公主。于是盖长公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宫内,先是封为婕妤,一个多月后立为皇后。昭帝死,立昌邑王刘贺(即近年出土的海昏侯墓主人)为帝,而十四五岁的上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仅27日刘贺旋即被废,复立宣帝。上官皇太后又升格为太皇太后,大概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了。
不仅昭帝终其皇位不过是个虚名而已,即使到了公元前74年昭帝死,宣帝立,“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实际上汉宣帝也看清楚了,霍氏家族控制了整个国家机器,霍光的“稽首归政”,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况且他是戾太子的孙子、流落民间多年的罪臣之后,这么一个光杆皇帝那里敢接受!直到公元前68年霍光死,宣帝“始亲政事”。在这几十年中,霍光立昭帝,立昌邑王刘贺,旋即被废,复立宣帝,均为霍光所主持。一人而立三帝,在历史上的权臣中也是少有的。
不过昭宣之世,霍光辅政,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甚至宣帝还被赞为“中兴之主”。此是题外话了。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1-15 19:40
继续欣赏老师的作品,也期待您精彩继续。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1-18 11:56



汉代的第三位小皇帝是平帝刘衎(kàn)。

公元前前1年6月哀帝死,得年25岁。无子嗣。哀帝临终前将玉玺交给大司马董贤。董贤何许人也?就是被哀帝爱得死去活来,且为之“断袖”的男宠。《汉书·佞幸传》云:“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连哀帝修陵墓也在旁边给董贤修了一个,甚至在一次宴会上竟然说:欲效法尧禅位于舜,把皇位让给董贤。董氏败后抄其家财凡四十三万万,在当时可买谷1430多万石。太皇太后王政君(元帝后)闻哀帝死讯后,逼迫贤交出玉玺,罢免其大司马之职,同日董贤自杀。
    太皇太后任命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王莽为了便于专擅朝政,于是与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衎为嗣。9月刘衎即位,是为平帝,年9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平帝登基三年,王莽为了固权,想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就报告太皇太后说皇帝应该立皇后了,以便管理后宫。太皇太后同意,“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莽恐其与已女争,即上言:‘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明诏圣德巍巍如彼,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莽遣长安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一场立后的闹剧演得有声有色,王莽之女终于得立为12岁小皇帝的皇后。不过仅仅过了一年多,公元5年12月平帝死,据传为王莽所毒死,这位小皇帝只活了14岁。至于是否为王莽所毒死,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平帝死后,王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过了三年,王莽即皇帝位,废孺子婴为定安公,将皇太后的封号改为定安公太后。太后当时只有十八岁,经常称病不去朝见其父。王莽对她既忌惮又怜惜,想再把她嫁出去,就改封她为黄皇室主,但她矢志不移。等到汉军诛灭王莽,火烧未央宫,她就跳进火里自杀了。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1-18 20:18
读了这则小皇帝故事,为年幼的小皇后叹惋。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1-19 19:15
平原君 发表于 2020-1-15 17:10


汉代的另一位小皇帝是第六位皇帝昭帝刘弗陵。弗陵是武帝少子,武帝临死前立为太子,有鉴于吕后之祸, ...

帝小故事多。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1-19 19:20
平原君 发表于 2020-1-18 11:56

严肃事,以闹剧开始,以悲剧结束。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1-21 16:43


没有皇帝名号的孺子婴


平帝死后由谁来继位?此时元帝一系绝灭,而宣帝曾孙有王五人,列侯四十八人。本来可从其中选择继承人,但王莽嫌他们都已成年,恐难以掌控,以兄弟平辈之间不得继承为借口,而选宣帝玄孙辈中年仅二岁的广戚侯子婴为嗣,并假托占卜、看相最为吉利。公元6年,立子婴为皇太子,号孺子,王莽摄政,改元“居摄”。王莽摄政,一切礼仪全都照天子的礼制办。在各种祭祀活动中,赞辞称其为“假皇帝”(代理皇帝),平民和臣子则称他为“摄皇帝”。当了三年“假皇帝”、“摄皇帝”,于公元8年王莽宣布即天子位,改国号曰“新”,当上了真皇帝。刘婴当了三年皇太子,不是小皇帝。这里只是用其遭遇说明权臣为什么喜欢立小皇帝。
    这里顺便说一下太皇太后王政君。她是王莽的姑姑,汉元帝的皇后。元帝死,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成为皇太后。其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秉政,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后又同日封五个弟兄为侯,世称“五侯”。唐韩翃《寒食》诗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后两句用的就是汉成帝时王家同日封五侯的典故。王政君历经元、成、哀、平四帝,王氏权倾天下,最后酿成王莽篡汉。虽然她反对王莽称帝,王莽派人向她讨要传国玉玺时,她愤而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玉玺崩碎了一角。但她此时已经改变不了王莽篡汉的大势了。直到莽新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去世,享年84岁。《汉书》本传载班彪云:“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指新都后王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1-21 19:17
从古至今,一些有能力之人依仗得势,忘乎所以,肆意妄为,虽然轰轰烈烈,结果身败名裂。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1-26 21:57
今年春节不串门、不逛商店、不游公园,不看博物馆,更不出外旅游,只好宅在家里翻古书,于是接着写小皇帝。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1-26 21:59


东汉第四代皇帝和帝刘肇公元88年即皇帝位,时年10岁。窦太后临朝,其兄侍中窦宪“内干机密,出宣诰命。”名义上是太傅邓彪录尚书事,实际上是由窦太后和窦宪掌握实权,“其所施为,辄外令彪奏,内白太后,事无不从。”“窦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充满朝廷。”甚至竟然有朝臣提议称窦宪为“万岁”,这一方面说明窦氏权势之盛,另一方面也说明朝臣之趋炎附势。不仅如此,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出入宫禁,得到窦太后的宠幸,图谋杀害和帝。和帝虽然发觉了他们的阴谋,但窦宪兄弟子侄遍布朝廷,和帝无法与臣僚接近。一同相处的只有宦官而已。经过观察,他发现唯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慎机敏而有心计,不谄事窦氏集团,便同他密谋,决定除掉窦宪。和帝与郑众合谋,趁着窦宪平匈奴班师回朝之际,逮捕了窦宪的亲信将领,然后收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并令其回封地,旋即迫令自杀。此时和帝年仅14岁(公元92年),看来是杀伐决断、颇有胆识的少年天子。刘肇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这里还需要提一下人所熟知的另一位宦官蔡伦。伦与郑众同为和帝所倚重,“豫参帷幄”。蔡伦发明造纸术也是在和帝期间,并得到了和帝的支持和欣赏,并在全国推广,极大地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可见这位少年天子思想也颇开明。公元105年和帝死,享年26岁,可惜英年早逝。
但是和帝除窦宪,依靠的是宦官的力量,从此也种下了宦官用权的祸根。《后汉书·宦者列传》云:“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1-27 18:32
读小皇帝的故事,感叹世事风云的变幻,祝姜教授新春快乐,鼠年吉祥,万事如意!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1-28 00:42
人小颇有心计,即思想成熟早而有成就。老师新年好!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2-1 09:32


汉殇帝
元兴元年(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病死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小儿子刘隆继位,是为汉殇帝,这大概是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了。但它却是正儿八经的皇帝,次年改元为延平元年。仅仅过了八个月,这位小皇帝不幸夭折,算起来活了总共不到一周岁,也是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但因为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其葬礼也按照皇帝的规格,葬于康陵。刘隆即位,邓太后临朝执政。   
刘隆死后,太后又迎立章帝的孙子刘祜为帝,是为安帝,时年13岁,又是一位小皇帝,当然还是邓太后临朝执政。不过刘祜超出了我们定义的12岁以下为小的规则,故略而不论。
安帝刚刚登基,却发生了一次政变,与殇帝这位小皇帝有关,在此略述一下。和帝死时有两个儿子(其余十几个儿子都早早夭亡):长子平原王刘胜和幼子刘隆。邓太后以刘胜有“痼疾”为由没有立其为帝。刘胜生年不详,但和帝死时26岁,那么刘胜最大也不过十来岁。殇帝死后,群臣拟立刘胜,“以胜疾非痼,意咸归之。”但是邓太后先前以刘胜有“痼疾”为由,没有立其为帝,现在如果再立刘胜,恐其即位后会怨恨自己,成为后患。于是拒绝群臣的意见,当天夜里就派其兄车骑将军邓骘持节迎立刘祜。
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冬,司空周章以众心不附为由,秘密关闭宫门,杀邓氏兄弟及参预政务的宦官郑众、蔡伦等人,劫尚书,废太后,封安帝为边远郡国之王,而立平原王刘胜。后事情泄露,被免职后自杀。这位周章倒是一位正直廉洁的官员,《后汉书》本传云:“家无余财,诸子易衣而出,并日而食。”这场政变实际上是朝臣与外戚、宦官的权力斗争,皇帝的立和废是这种斗争的最集中的反映,是你死我活的残杀。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2-3 20:18
同意您的观点,皇帝的立和废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2-4 21:31
都想站在权力巅峰,结局却残。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2-6 10:23


东汉少帝刘懿
看历史年表,汉安帝后面即汉顺帝,其实安、顺之间还有一位小皇帝刘懿,史称少帝。不过因为在位时间太短,既无年号,也无帝号,故历史上就把他省略了,但他确确实实坐了几个月的皇帝。
安帝的儿子刘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被立为太子。安帝的乳母王圣,以及宦官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谮杀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邴吉。王圣等人惧怕日后刘保继位,会报复他们,于是王圣与樊丰、江京共谮太子,遂废太子保为济阴王。
安帝刘祜于公元125年3月去章陵祭祀,途经叶县突然病死。皇后阎姬与其兄弟阎显、以及江京、樊丰等人谋划,认为:“如今汉安帝在道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万一被公卿知道后立为皇帝,反而成为大害。”此时阎显兄弟掌握着护卫兵权,于是假称汉安帝患急病,车驾驱驰回京,四日后,回到皇宫。次日晚才为安帝发丧。尊阎姬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摄政,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太后欲久专国政,贪立幼年,与显等定策禁中,迎济北惠王子北乡侯懿,立为皇帝。”不过这位小皇帝刘懿命运也不佳。200多天后即病死。跟殇帝的命运极为相似。但他却没有殇帝那么幸运,殇帝毕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有自己的陵墓,有自己的年号,有谥号。而刘懿却既无年号,又无谥号,没有享受到皇帝死后的哀荣。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2-7 20:38
命运,有时不在自己手中。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2-8 10:44
小皇帝命运多舛,令人感叹。感谢姜教授,祝您元宵节快乐!
作者: 苍穹    时间: 2020-2-8 13:45
学习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2-14 16:04


汉顺帝刘保。
安帝的儿子刘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5岁时立为太子,延光三年(公元124年)被阎太后及宦官废为济阴王。
少帝立二百余日后病重,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商议:“北乡侯一病不起,继嗣人的事应该及时确定。先前没有立济阴王刘保(即原太子),现在如果立他,以后必定要怨恨,又何不早做准备征调其他王子,从中挑选立为皇帝的人呢?”于是阎显与江京等奏请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并征调诸侯王的儿子来京。刘保得知消息后,把宫门紧闭,屯兵自守。他们征调的王子还没来到京城,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合谋杀了江京、刘安、陈达等,立刘保为帝,是为顺帝。时年11岁。顺帝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把阎太后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迁往比景县。明年,太后崩。
我们看这一幕与前面殇帝死时的情景如出一辙,历史的戏剧又重演了一次。只是上次是邓太后演的是喜剧,这次阎太后演的却是悲剧。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顺帝刘保死,享年30岁。
由于顺帝的皇位是靠孙程等宦官拥立的,故孙程等十九人全部封侯。大权自然转移到宦官手中,此后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使政治更加腐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后汉书》顺帝本纪最后的论曰:“古之人君,离幽放而反国祚者有矣,莫不矫鉴前违,审识情伪,无忘在外之忧,故能中兴其业。观夫顺朝之政,殆不然乎?何其效僻之多与?”从此埋下了“荡覆汉室”的祸根。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2-16 22:05
因为帝位的争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再次上演。学习了,问好姜教授。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2-26 09:29


汉冲帝刘炳和汉质帝刘缵

汉冲帝刘炳
冲帝刘炳顺帝刘保之子,东汉第八位皇帝。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刘炳被立为太子,8月,顺帝去世,继位为帝,年仅二岁。太后梁妠临朝,以李固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妠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更是飞扬跋扈,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次年正月,冲帝去世,在位仅仅6个月。

汉质帝刘缵
质帝刘缵,章帝刘炟玄孙,时年八岁,东汉第九位皇帝。
因刘缵是以顺帝的继嗣而即皇帝位,梁妠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仍然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大将军梁冀久秉政权,在朝廷上也是颐指气使,飞扬跋扈。质帝刘缵虽然才8岁,但颇聪慧。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为“此跋扈将军也”,以示不满,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衔恨在心,担心刘缵年长后于己不利,于本初元年(146年)闰六月,令亲信把刘缵毒死。年仅9岁,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这位历顺、冲、质、桓四朝,且冲、质、桓三帝均为他与其妹梁妠所立的大将军梁冀。据《后汉书》本传云:“为人鸢肩豺目,洞精曭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又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就是说此人长得像鸢一样的肩膀、豺一样的眼睛,目光有神而斜视,说话含糊不清,成天斗鸡走狗,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因为是贵戚之家,历履要职,永和元年,梁冀官拜河南尹。洛阳令吕放是梁冀父亲梁商的好友,常与梁商谈起梁冀的不法之事,梁商以此责怪梁冀,梁冀便派人在路途中刺杀了吕放。可是,他又怕梁商知道是他派人干的,于是就把这件事推在与吕放有仇的人身上,请求让吕放的弟弟吕禹当洛阳令,并派人捕捉吕放的仇人,杀死仇人的宗亲、宾客一百多人。可见此人之凶暴残忍。梁冀秉政之后,愈益贪婪凶邪,穷奢极欲。“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吏人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冀又遣客出塞,交通外国,广求异物。因行道路,发取伎女御者,而使人复乘势横暴,妻略妇女,欧击吏卒,所在怨毒。”大起第舍,殚极土木,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可以说,专擅朝政,滥施暴力,忌害忠良,已经使得民怨沸腾。直到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梁太后才归政,桓帝亲政,旋即太后死,大概也是到临死才不得不撒手放权。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一为追封),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余年,究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对其也得恭敬谦让不得亲自参与政事。直到延熹159年,桓帝与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集合左右厩驺、虎贲、羽林、都候敛戟士,合千余人,与司隶校尉张彪共围冀第。使光禄勋袁盱持节收冀大将军印绶,徙封比景都乡侯。冀及妻寿即日皆自杀。悉收子河南尹胤、叔父屯骑校尉让,及亲从卫尉淑、越骑校尉忠、长水校尉戟等,诸梁及孙氏中外宗亲送诏狱,无长少皆弃市。收冀财货,官府拍卖,合三十多亿,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2-26 12:38
小小年纪,就惨遭毒害,权力与帝位的争夺令人触目惊心。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3-1 16:36


汉灵帝刘宏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驾崩。桓帝无子,皇后窦妙临朝,与其父窦武等宫中定策,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嗣。窦妙派侍御史、守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刘宏到洛阳,即位,是为灵帝。时年12岁。以窦武为大将军,与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在桓帝时依靠宦官诛灭了外戚梁冀家族,从而也就造成了宦官左右朝政的局面。此时陈蕃与窦武密谋铲除宦官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但事机不密,曹节与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矫诏收捕窦武、陈蕃等人,史称“九月辛亥政变”。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窦太后被幽禁在南宫。
灵帝期间宦官干政长达20年之久,中常侍张让与赵忠是刘宏最为宠信的宦官,《后汉书·宦者张让》记载:“(灵帝)常云:‘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者得志,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帝常登永安候台,宦官恐其望见居外,乃使中大人尚但谏曰:‘天子不当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自是不敢复升台榭。”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之祸”,迫害士人,致死者达六、七百人。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波及全国。此时人人思乱,叛乱此起彼伏。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刘宏死,年33岁。《后汉书》本纪论曰:“《秦本纪》说赵高谲二世,指鹿为马,而赵忠、张让亦绐灵帝不得登高临观,故知亡敝者同其致矣。然则灵帝之为灵也优哉!”赞曰:“灵帝负乘,委体宦孽。征亡备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卫。”主要意思是说,灵帝与秦二世胡亥一样,为宦官所欺诈,同是亡国衰败的君王。然而灵帝被谧为“乱而不损”的灵,也算是很宽容了。灵帝不称其位,任由作恶多端的宦官们摆布。朝廷衰落,四夷交侵,败亡的征兆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
人所耳熟能详的诸葛亮《出师表》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3-3 19:23
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这句话是对桓、灵帝经验教训最精准的概括。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3-7 21:50
十一

汉献帝刘协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4月,灵帝驾崩。两天后灵帝的长子刘辩继位为帝,史称少帝(史书称少帝为皇子辩或弘农王),时年14岁(一说17岁)。9月,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灵帝次子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并于次年正月将少帝鸩杀。
刘协即位后,先是被董卓所控制。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位于曹丕。这段历史为人们所熟知,此不赘述。
汉献帝在位32年,是东汉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他却是过着战战兢兢、临渊履薄的窝囊日子,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大祸临头,性命不保。有趣的是这位傀儡皇帝,竟然活到曹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而能寿终正寝,享年54岁,在东汉诸帝中其年寿之长仅次于其始祖光武帝。
当他交出了皇帝的宝座之后,带着夫人——新朝皇帝的亲妹子曹节(应该还有曹丕的另外两个妹妹曹宪、曹华。姊妹三人都是建安18年曹操送入宫内,封为夫人,后曹节立为皇后),来到封地山阳,从此离开了政治漩涡,应该感觉格外的轻松吧,这比终日提心吊胆的皇帝生涯好多了。恐怕刘协的三位曹氏夫人也是一层重要的保护屏障。据说刘协来到山阳后,专心钻研医学,并为封地的百姓治病,深得百姓的爱戴。(正史无未见有此记载)新朝对他也还不薄,不仅终其一世不曾加害于他,死时还以天子之礼安葬于山阳禅陵。其子早逝,其孙康、曾孙瑾、玄孙秋三代都袭爵山阳公。刘秋在位20年,直到西晋永嘉之乱时被胡兵所杀,国除。

我们上面历数了十来个小皇帝,有六个是东汉王朝的。其实东汉的皇帝登基时都年龄不大,只是本文以12岁为界,超过的就没有叙说。我们把东汉12帝的即位年龄和年寿列表如下:
     即位年龄   享年
光武   31      62
明帝   30      48
章帝   19      33
和帝   10      27
殇帝   100天   2
安帝   13      32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质帝   8       9
桓帝   15      36
灵帝   12      34
献帝   9       54 (40岁时禅位,在位31年,魏明帝青龙2年死,年54。)
东汉共12帝,196年。除了东汉始祖光武帝自己打天下,于31岁称帝,享年62岁,禅让天下的献帝刘协享年54岁之外,第二、三位皇帝是成年即位,其余9位皇帝都是未成年即位的。桓帝15岁即位是年龄最大的,最小的殇帝,即位还在襁褓中,不足100天。正因为皇帝年寿不永,故子嗣则多幼小;无子嗣者,外戚或宦官迎立外藩时也是选择年幼者,以便掌控朝政。而幼主所与接触、仰赖者非外戚即宦者,即使年长亲政,皇权已经不再,故东汉长期以来是外戚或宦官掌握实权。
为什么东汉诸帝多是短命?大概由于幼冲践祚,深宫之中,独与妾妇、宦者为伍,甚至宦者故意诱导幼主为恶,而保傅又不能严格教导,故皇帝多骄淫失道,沉溺放恣。如此岂能长寿永年?当然事情恐非如此简单,恐怕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3-9 12:23
多灾多难的小皇帝,如果人生命运可以重新选择,我想他们宁肯生在普通百姓家,平常幸福的日子,远胜与那些为了皇权的争夺拼得你死我活、暗无天日的生活。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3-11 21:58
平原君 发表于 2020-3-1 16:36


汉灵帝刘宏

皇帝不英明,国亡不远亦。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3-11 22:10
白水 发表于 2020-3-11 21:58
皇帝不英明,国亡不远亦。

打江山稳坐天下,被佣人拥立,命朝不保夕。
作者: 平原君    时间: 2020-3-19 15:55
十二

东晋三位小皇帝:成帝、穆帝和孝武帝

晋成帝司马衍
太宁三年(325年)闰八月,晋明帝去世,皇太子司马衍即皇帝位,是为成帝。时年五岁,是东晋第三帝。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称制,司徒王导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庾太后兄)共同参辅朝政。由于庾亮专权,疑忌大臣,公元327年,历阳镇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诛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后被陶侃、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再次出山执政,才使东晋王朝转危为安。
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日,成帝病危,因其二子司马丕和司马奕年幼,尚在襁褓之中,诏令其同母弟琅琊王司马岳继帝位。六月初七,驾崩,在位18年,享年二十二岁。
“帝少而聪敏,有成人之量。南顿王宗之诛也,帝不之知,及苏峻平,问庾亮曰:‘常日白头公何在?’亮对以谋反伏诛,帝泣谓亮曰:‘舅言人作贼,便杀之,人言舅作贼,复若何?’亮惧,变色。庾怿尝送酒于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与犬,犬毙,惧而表之。帝怒曰:‘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邪?’怿闻,饮药而死。然少为舅氏所制,不亲庶政。及长,颇留心万机,务在简约,常欲于后园作射堂,计用四十金,以劳费乃止。雄武之度,虽有愧于前王;恭俭之德,足追踪于住烈矣。”成帝善书法,《法书要录》谓成帝书法,劲力外爽,古风内含。若云开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悬归碧潭。


晋穆帝司马聃
康帝在位仅两年,建元二年(公元344年)9月病死,子聃立,是为穆帝,时年二岁。是东晋第五帝。褚太后临朝摄政。使持节、侍中、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骠骑将军、录尚书事何充辅政。次年何充卒,以抚军大将军、会稽王昱与司徒蔡谟辅政。“中外无事,十有余年。”
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丁巳日,司马聃病死,时年十九岁。

晋孝武帝司马曜
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司马曜被立为皇太子并即帝位,时年11岁。是东晋第九帝。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从嫂褚太后(名蒜子,褚裒女,康帝后)临朝听政。太元元年(376年)太后归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家族掌握。太元八年(383年),谢安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的前秦大军,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
孝武幼以聪颖闻名,长而耽于酒色。委政于其弟会稽王道子,致使政治大乱,逮至大权旁落。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死。据《晋书》本纪云:“时张贵人有宠,年几三十,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时道子昏惑,元显专权,竟不推其罪人。”司马曜因为酒醉,和宠妃张贵人开了一句玩笑,便被侍女用被子捂死。年35岁。
孝武帝的降生颇具传奇色彩。据《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记载,会稽王司马昱已年过四十,他的世子司马道生被废黜,其他儿子也都早夭,为此非常忧心。于是让善于相面的术士来给他看哪个姬妾可以生子。把众爱妾召集来后,没有一个被相中的。又召来全部婢媵,其中一名叫李陵容的宫人,在纺织作坊中,身材高脸色黑,宫女都叫她“昆仑”(古代称黑人为昆仑奴)。术士一见就吃惊地说:“就是这个人。”李陵容貌寝虽不为皇帝所爱,但为子息大计,还是召她侍寝。后来果然生下了孝武帝及司马道子、鄱阳长公主。
孝武帝也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草书。唐人评价其书法说:“真率孝武,不规不矩。气有余高,体无所主。若露滋蔓草,风送骤雨。”孝武帝亦善于属文,有《孝武帝集》二卷,已亡佚。

东晋诸帝除了三位小皇帝,以及简文帝51岁即位之外,其他人践祚时年龄也不大,不过比起东汉来,还是大多为青年有为的年龄。列表如下:
    即位年龄        享年
元帝    42           47
明帝    24           27
成帝    5            22   
康帝    21           23     
穆帝    2            19      
哀帝    23           25
废帝    21           45
简文帝  51           53
孝武帝  12           35      
安帝    22           38
恭帝    32           36  在位1年被刘裕废为零陵王。刘裕称帝,国号宋。
但是与东汉不同的是,虽然皇帝即位年龄不大,基本上却未造成像东汉那样外戚或宦官乱政的局面。这主要是有赖于大臣公忠体国,尽力辅佐。“明帝、成帝时,有王导、瘐亮、郄鉴等;康帝、穆帝有褚裒、瘐冰、蔡谟、王彪之等;孝武时,有谢安、谢玄、桓冲等。主虽孱弱,臣尚公忠,是以国脉得以屡延。”(赵翼《廿二史札记》)

附言:因有别的事情,《历数小皇帝》告一段落,暂不再续写。感谢所有关注的朋友。如有感兴趣的朋友接着写下去,更所期盼。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3-19 18:50
帝小活的不容易。谢谢老师连载,祝写作愉快。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3-28 21:08
欣赏学习姜教授的连载,感谢您的辛勤创作,期待您有时间继续,遥祝您春琪,快乐!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