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理想与艺术的废墟(四十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4-1-7 21:17
标题: 理想与艺术的废墟(四十一)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1-7 21:19 编辑

                          四十一

       如果你到宛平城来,
       选择去看看卢沟桥上的遗迹,
       你会在温驯的狮身发现许多弹痕,
       发现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树篱格外苍白,                                 
       到处弥漫着侵略者野蛮的奢望。

       那是东条英机蓄意策划的夜晚,
       黑色的光泽如凝固的空气,
       充满着他惊心动魄的妄想。
       他像一只夤夜而来的财狼,
       打定主意,要撕裂孱弱的羔羊。

       殊不知,二十九军的宋哲元
       命令他的士兵拼死抵抗,
       这是刺向帝国主义的尖刀,      
       唤起抵抗的号角。

       卢沟桥啊,明丽的晓月为你作证,
       你看,仰天长吼的石狮
       胸腔里爆发出了激愤的火焰,
       燃烧在整过华北,整过中国!










作者: 无水河    时间: 2014-1-8 10:22
     可以想象得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内心的情绪已经积压得很厚很重了,现实的沉闷、冷滞已经使诗人再也难以忍耐了,这种情绪有可能喷泻而出,那会形成涛天巨浪;也有可能婉转而出,以更沉实的力量去撼动民族的心灵。《理想与艺术的废墟》正是诗人选择了后一种方式的结果……诗的力量在于如何表达,更在于这种表达来自怎样的思考。高亮!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4-1-8 11:56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1-8 12:09 编辑
无水河 发表于 2014-1-8 10:22
可以想象得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内心的情绪已经积压得很厚很重了,现实的沉闷、冷滞已经使诗人再也 ...

  《理想与艺术的废墟》的灵感来源于圆明园建筑与毁灭,欧洲曾经称圆明园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而这个典范也毁灭在欧洲人的手里。那些毁灭圆明园的欧洲人,也许,也应该有一颗爱心,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不然他们不会出来打仗。然而,历史就不知不觉给人类提出了这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回顾历史中思考未来的历史的走向,由此写下了这部史诗《理想与艺术的废墟》。中国现实的资本社会是否忘却了历史的苦难与不易,如果以抒情的诗歌进入大众,也许对中国社会有益,以影响人们奢靡的幻觉,简朴与奋进,才会有动力。
      请多在文字与语言,以及诗歌技巧上多提意见。为谢!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