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转帖201号参赛:作品秋天的故事(散文)——父亲是个蚕把头 2016年旧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7-8-30 08:49
标题: 转帖201号参赛:作品秋天的故事(散文)——父亲是个蚕把头 2016年旧帖
                          201号参赛作品: 秋天的故事(散文)——父亲是个蚕把头
                                                              转帖:作者(匿名)
      父亲养了一辈子蚕,他是我们家乡远近闻名的“蚕把头”。
      从我记事那时起,父亲就给生产队养蚕。养蚕很辛苦,每天天不亮父亲就背上老洋炮上山去了,晚上掌灯以后才回到家。不管刮风下雨,不来不间断。由于父亲养蚕细心又肯出力,每年他养的蚕都能获得好收成,为生产队挣得不少副业收入。
      养蚕是个技术活,同时又很辛苦。蚕上山前要经过选种、出蛾、对蛾、产籽、浸种等几道工序同时还要药场子、打场子。蚕上山后,还要捉蚂蚱、绿豆虫、刀螂等吃蚕的害虫,还要哄鸟。随着蚕苗的逐渐长大还要匀蚕,把蚕从牙棵场移到二把子,三把子,最后快做茧时再移到窝茧场。每一步都马虎不得,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两间土草房里,外间是厨房,里间是卧室,屋里一铺炕。出蛾时,屋子里挂满了一串串茧种,茧种上挂着温度计。到了一定温度,那些带翅膀的蛾就从茧里拱出来,落在茧串上。这时,父亲就会把公蛾和母蛾对在一起,再把对过的母蛾剪断翅膀放到牛皮纸做成的简易盒子里产籽。对蛾是个辛苦活,要日夜不停地盯着,有时我们半夜一觉醒来看见父亲、母亲还在忙活着。屋里满是蛾子灰,呛的人嗓子眼发痒,忍不住咳嗽。
有时,我也会缠着父亲上山。我坐在山上搭起的窝棚里看父亲在山上忙活。父亲把捉到的刀螂、蚂蚱、还有用洋炮打到的山鸟拿到窝棚前,再找一些干柴点燃,放到火上烧烤,一会儿功夫就烧好了。吃着这山珍美味,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后来,生产队解体了,父亲承包了一座荒山,还是年年养蚕。那时我正读高中,星期天节假日回到家上山帮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那年暑假,我和父亲上山打场子,场子很荒,我们要把除柞树以外的山草、杂树用扇刀统统砍掉。父亲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抡起扇刀还是那么有力。只见他左右开弓,一会儿就远远地把我抛到了后面。我累的满头是汗,腰酸背痛,手上还打起了血泡,而父亲却显得很轻松。休息时,父亲一边吸烟一边给我讲过去的往事,并鼓励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接着我们又开始干活,突然我的刀打到了一窝草蜂子,成群的蜂子向我袭来,蛰得我鼻青脸肿,父亲跑过来,用树枝赶跑了蜂子,父亲的脸上也挨蛰了两下,却一点没肿,可我的身上开始起疙瘩,连眼皮都肿了,父亲只好把我背回家里。有一次窝茧时,正赶上学校放假,我就和母亲上山帮忙。我和母亲用手抓蚕,抓满一蚕筐父亲就把筐顶到头上,走出一里多路来到窝茧场再把筐放下来,一把把撒到树上。每筐蚕都有七八十斤,有时还要从山脚下一步步顶到山顶,再从山顶顶到窝茧的地方,再加上天热,常常汗流浃背。我说:“爸,我顶一筐吧!”父亲说:“你还小,干不动的。”我说:“我都17岁了,就让我试试吧!”父亲就把一筐蚕放到我头上,结果我没走几步汗就下来了,接着眼冒金星,喘气都困难了。父亲只好接过来,继续顶起筐向窝茧场走去。那些日子,父亲每天都要顶20多筐蚕,他的肩头都被蚕筐磨出一道道血印。父亲有胃病,犯病时他就抓一把小苏打放进嘴里,忍着痛继续干活。
      每年秋天摘茧的日子都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看到漫山遍野树上挂满了密密的大茧,父亲的脸上开满了菊花。
摘茧的日子父亲干脆就吃住在山上。茧摘下来后用麻袋运回家里,晚上全家人就开始用手扒茧,亲戚邻居也来帮忙,一扒就是大半宿,早上还要早早起来继续上山。从开始摘茧到结束,总要半个多月时间。尤其是最近几年时兴捂茧,一到季节茧贩子就到村里等着,养蚕的人家就得天天盯着树,哪个茧能摘就摘哪个。
如今,父亲已经70多岁了,还在养蚕。我劝他说:“爸,您养了一辈子蚕,也该歇歇了,跟我到城里享几年清福吧!”父亲说:“我在山里呆久了,看不见大山心里就不得劲儿,这里是我的根,是大山养育了我,养育了我们全家,我离不开它啊!”是啊!父母生了我们哥三个,供我们读小学、中学、高中直到大学毕业,又给我们都娶了媳妇,靠的都是养蚕挣来的钱,每一分都凝聚着父亲辛劳的汗水。
      泪眼中,我仿佛看见满头银发的父亲背着蚕筐正一步步向山场走去......





作者: 冬风无痕    时间: 2017-11-19 06:47
虽然看过,再看,精彩!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www.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